准时化(JIT)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支柱之一,其核心要义在于及时性。JIT的实质在于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过程中的同步协调。物质流强调在正确的时间,以必要的数量,将必要的零件运送到生产线,即“适时适量生产”。而信息流则侧重于从供应商处获取物料信息的及时性和反馈效率。
JIT的产生,是为了适应20世纪60年代后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在这种背景下,大批量生产模式已无法实现生产商利润最大化,因为它常导致生产过程中的库存积压、零部件短缺、生产线不均衡等问题,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相比之下,JIT采取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旨在消除库存、优化生产物流,最终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
实施JIT的企业,往往将长期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并选择“降低成本”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在多品种、中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的需求下,JIT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丰田公司对浪费的定义非常明确,即任何不增加附加价值的生产要素。这其中,生产过剩、搬运、机器准备时间、不良品重新加工等都视为浪费。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JIT要求消除引起不合理的各种原因,确保每道工序都达到最佳水平。在JIT看来,库存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压制库存量到最低也是实现适量生产的必要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JIT采取了适量生产、弹性配置作业人数、保证质量等子要求。
在JIT的生产方式中,看板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指令,用于记载生产量、时间、方法以及运送量等信息,还能有效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看板还是进行“目视管理”的工具,使管理人员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生产优先顺序、库存情况等。通过不断减少看板数量来推动生产过程的改善,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JIT虽然发源于汽车行业,但其核心理念是可以被其他行业所借鉴的。其应用并非无条件。只有当下游需求决定生产需求时,才更容易实现JIT以减少库存。但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决定是否采用JIT以及如何采用时,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权衡。例如,在非汽车行业的供应链中,如果采用JIT并频繁运输原材料,可能会增加上游企业的物流成本;而主体企业虽然降低了原材料储存成本,但可能将成本转嫁给上游企业。在非的供应链体系中,实施JIT需要更加谨慎地考虑成本转移和整体效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