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可行性分析是一项全面的评估工作,主要在投资项目拟定之前进行。此过程包括对市场、资源、工程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进行详尽的探讨和评价,以便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或选择最佳的实施方案。
(一)可行性研究的阶段划分概述
通常,可行性研究被分为三个阶段:投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详细可行性研究。
1. 投资机会研究阶段
此阶段主要分为一般机会研究和具体机会研究两大类。一般机会研究进一步细分为地区研究、部门或行业研究以及以资源为基础的研究。这些研究工作通常由部门或专业机构承担,旨在为制定经济长远规划提供依据。
在一般机会研究的基础上,当项目具备自有投资条件时,会进行具体机会研究,将项目构想转化为投资建议。
在此阶段,对测算误差的要求控制在30%以内。
2. 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
初步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投资机会研究基础之上,对项目是否可行进行更为详细的探讨和分析。此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的详细研究奠定基础。
此阶段的测算误差要求为20%。
3. 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
详细可行性研究,也称为最终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关键阶段。此阶段需全面分析项目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最终形成书面成果——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这一阶段,测算误差的要求是10%。
最终,可行性研究的成果将形成一份报告,即可行性研究报告,它是投资决策者工作阶段的指导性文件。
(二)可行性报告的内容及作用
可行性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施概述:简要描述研究的结论和关键问题。
2. 项目背景与基本构想:介绍所涉及行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情况。
3. 市场分析与销售规划:重点章节,深入分析项目的市场供求关系及潜在市场空间,制定销售规划和设想。
4. 成本估算:基于周边土地价格等因素,进行成本估算。
5. 项目定位与定价策略:根据市场情况及周边项目,确定符合市场预期的价格及销售速度。
6. 管理与费用安排:讨论项目的结构、管理及相应的费用安排。
7. 财务与经济分析:在相关数据基础上,对项目进行财务及经济分析。
该报告对于投资者决策、筹措资金、商务谈判及签订合同或协议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它也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