噱头有没有相近意思却是褒义的词_噱头换个说法

2025-01-0812:55:23营销方案0

自古以来,中秋佳节临近之际,月饼总是成为热议的焦点。而今,不知从何时起,那些别出心裁的“奇葩月饼”已然占据了话题的中心位置。

今年,螺蛳粉月饼作为“头号选手”脱颖而出。这是广西柳州一家螺蛳粉企业推出的新品,馅料融合了螺蛳肉、酸笋、米粉、豆角和辣椒酱,经过一系列烹饪手法精心制作而成。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那股独特的“重口味”,难怪网友戏谑道:“一时之间竟分不清是螺蛳肉放过了月饼,还是月饼放过了螺蛳肉。”

不仅如此,榨菜月饼、火锅月饼、韭菜鸡蛋月饼(历届常客)、撒尿牛丸月饼、皮蛋月饼等也纷纷亮相。真可谓“手握花式月饼,万物皆可入馅”。

将“奇葩月饼”完全归咎于商家的噱头并不全面。实际上,作为享有“大吃货国”美誉的,我们对食物的持续创新,既是天赋,也是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据《万历嘉兴府志》记载,早在明代,先民们已懂得制作以百果为馅的月饼。而清代袁枚的记载中提到的酥皮月饼,其配料与如今广受欢迎的五仁月饼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足以证明,“奇葩月饼”中的“创新”一词,实为褒义,是对我们永不停歇的美食追求的映射。

尽管消费者对月饼口味的接受度仍以传统口味为主,但《2020年月饼数据消费报告》也揭示了创新口味的存在空间。尽管仅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消费者完全接受创新口味或其他口味,但这也为“奇葩月饼”的生产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

那么,为何商家对“奇葩月饼”如此热衷呢?

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从市场总量看,庞大的月饼销售量使得即使只有部分人喜欢,“奇葩月饼”生产企业也能获得可观的利润。月饼作为时令性强的食物,走小众、搞怪、奇葩路线容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而拉升销量和利润空间。商家希望通过“奇葩月饼”迎合年轻人追逐新鲜事物的心态,与他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哪怕有人抱怨不愿吃月饼,如果可以通过创新吸引这部分人群,商家自然乐此不疲。

提及“奇葩月饼”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得不提大学里的“定制月饼”。如陕西中医大学的膳月饼、科学技术大学的教科书月饼等都是大学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在我所在的复旦大学,推出的麻辣小龙虾月饼、咖啡流心月饼等特色品种更是引起了广大师生的浓厚兴趣。每日限量供应仍需提前取号购买,甚至有其他校区的学生特意乘地铁前来购买。这正是商家精准营销的结果,也是他们为中秋节前销售助攻的策略之一。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