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交流平台上,诸位同仁对供应商来料质量管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共鸣。以下是部分同仁的见解与经验分享。
王小五
对于外协供应商的来料质量管控及处罚措施实施,确实是一大挑战。不知各位大神所在公司有哪些有效的管控措施?希望得到大家的经验分享。
杨
供应商的来料质量管理,应根据产品技术要求和工艺要求,由SQE(品质保证工程师)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与供应商的技术人员进行交底。我们采用过程抽样方式来管控,明确供应商出货报告的固定内容和版本。对于来料核验,我们设定了允收限(考虑到我们行业的特殊性,产量不算大,但对关键外协件有严格的送样和小批管控)。
签质量协议,不合格则按协议处罚。
李小男
有时候,即便有完善的措施,供应商仍可能不愿承担责任。这背后可能是供应商的商业考量与利益权衡。
小浪同学
在许多大公司看似理所当然的管控措施,在中小企业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这不仅仅是技术或管理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资源和策略的权衡。
宋老师观点
中小企业的SQE遇到供应商难管理是常见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计可施。以下是一些偏方或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寻找双赢途径
要保证供应商的交付质量同时又要保证市场竞争力采购价格,关键在于双方如何找到共赢点。这可以通过调整供应商的产品成本结构来实现。
挖掘自身与供应商潜力
从研发和供应商开发两个角度出发,通过降成本、提升良率等方式,实现与供应商的互利共赢。
以资源换风险
当不得不采购低质产品时,质量管理人员应考虑如何降低风险。增加IQC人员、进行挑选、增加可靠性筛选环节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方法。
打入供应商公司内部
重视与供应商一线员工的沟通与关系维护,有时候从底层入手能解决公对公渠道无法解决的问题。
抱大腿
对于采购量小的企业,可以考虑与采购量大的企业合作购买,这样往往能获得更优惠的价格。
虽然中小企业在供应商管理上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策略性思考和多方协同,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大型企业的某些管理经验和策略在中小企业中也是可以借鉴和应用的。
希望大家都能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实现企业与供应商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