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2018年天猫双11的辉煌战绩:
1分钟超51亿的交易额,令人震撼!
12分14秒超362亿,超越了2013年全天的交易额;8小时8分52秒超1207亿,超越了2016年全天;15小时49分39秒超1682亿,再次刷新了2017年全天的记录;而到24点,交易额更是达到了2135亿的高峰。
人们在感叹购买力的也被各大商家精心策划的促销活动所吸引。
每一年的双11都像是营销、运营、文案人员的知识盛宴。特别是品牌们的促销活动页面,无论是玩法、形式,还是表达方式,都非常值得一看再看。
这次,让我们深入剖析2018年双11一些爆款品牌的营销策略,看看今年他们的促销文案说法,即学即用。
你有没有想过,你的购物选择、购买决策真的是完全理性的结果吗?或许,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套路”。
价格策略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01 价格锚点
在电商领域,价格锚点经久不衰。当消费者看到某个商品时,第一眼留下的价格印象会对之后的购买决策产生长期影响。
例如,原价999元,现价399元。这个999元就是一个价格锚点,它突显了产品的高价值感。
如果没有这个价格锚点,只显示现价399元,会给人一种更优惠的感觉。
02 价格均摊
消费者面对高价格的产品时往往会犹豫不决。这时商家会巧妙地使用价格均摊法,通过折算每单位使用量的费用或多次支付的费用来降低单次支付的金额。
例如,一个洗碗机的原价与冰箱相近,但告诉消费者每天只需支付很少的金额就能双手的厨房工作。这种策略下消费者会觉得支付更有意义。
03 捆绑损失
捆绑销售不仅能一次性解决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的需求,同时也能让消费者觉得捡到了便宜。
例如,买电脑送鼠标和耳机、买一套套装赠送多个小样等。这种捆绑销售方式在心理上降低了消费者的感知损失。
04 损失规避
人们面对收益和损失时的心态并不相同。相比之下,损失更难以接受。
商家会利用这种心理来设计营销活动。比如通过限时优惠或强调错过机会的后果来促使消费者迅速下单。
05 沉没成本
人们在做决策时不仅考虑当前的好处,还会考虑过去的投入。比如一些店铺推出的“加价换购”策略。
06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指出人们在决定是否做某事时会受到他人影响。商家会利用这一心理来营造热销的假象来吸引更多消费者。
07 心理账户
商家利用心理账户的不同来设计优惠策略让消费者觉得获得的优惠更多。
综上所述这些是我在这次双11活动中学习到的一些关键策略和技巧。每一场大型购物节都是一次营销和策略的大比拼。
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如何更好地与消费者沟通、如何更好地营销产品的方法。
不论是运营还是文案都需要深入研究消费者心理以及产品本身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