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拓内擫笔法演示_外拓的方法和技巧

2025-01-0913:47:10营销方案3

书法中的内擫与外拓

在书法的研习过程中,内擫与外拓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组核心概念。对于这两个词的历史解读,始终存在不同的解释。

据《康熙字典》解释,内擫指用一指按压的动作,而外拓则是指用手承物或推物的动作。这两个动作分别对应了书法中的不同运笔技巧。

最早提及这两个概念的是元代的袁裒。他在《总论书家》中说:“王羲之笔法以内擫为主,其笔锋收敛有度,呈现出森严而规范的章法;而王献之则以外拓为主,其笔法开放,字里行间流露出多样与自由。”这段话为后世理解这两大笔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内擫与外拓的运笔技法分析

通过以下图表,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两种笔法的运笔技巧。

运笔力向示意图中,起笔、行笔与收笔三个阶段分别展现了不同的笔法运动轨迹。

在具体运笔过程中:

一折:笔锋先向笔划的阳侧(如横画的上侧)轻快挤拓入纸,随后笔腹转向阴侧(如横画的下侧、竖画的右侧),形成大阴之势,如秋鹰搏兔,翩然下攫,势顺而平。

二折:笔锋由阴侧转向阳侧,笔腹聚锋行笔。

三折:当笔锋经过阴阳点后,向阳侧挤拓而出,完成收笔或继续保持大阴之势。

在具体的书法作品中,如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我们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内擫笔法运用;而颜真卿的《勤礼碑》则展示了外拓笔法的独特魅力。

实例解析

以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中的“安善”二字为例,运用内擫与外拓的运笔方法进行书写。其中,“安”字在运笔过程中交替使用了内擫与外拓,而“善”字则以内擫为主。同样,王献之的《中秋帖》中的“中秋”二字也体现了以外拓为主的笔法。

从这些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王羲之的“内擫”为主,还是王献之的“外拓”为主,都是为了达到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单纯使用“内擫”或“外拓”都是不够的,二者需相辅相成。

总结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