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绿色贸易壁垒,是守护环境与市场准入的双重策略。这一壁垒主要通过进口国设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繁复的卫生检疫制度等措施,以保护环境为名,实质上却对部分外国商品进行限制或阻止其进口,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
这些措施在理论上对于促进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人类的基本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一些发达利用世界贸易(WTO)相关规则的模糊性,实施双重标准或高于国际标准的环保要求,使得这些初衷良好的措施逐渐演变为新的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七种:
1. PPM标准制度:此制度关注产品生产过程和加工方法是否符合特定的环境要求。PPM标准按照与产品最终性能的关系,可以分为与产品性能相关的和无关的两类标准。这些标准要求产品生产必须遵循清洁生产法。
2. 检验检疫标准制度:进口国设置的多样化检验和检疫标准,尤其是对食品卫生指标的严格要求,如农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等,为发达设立了高门槛,阻碍了发展中农副产品的大量输入。
3. 绿色包装制度:此制度强调进口产品的包装应具备环保特性,如节能、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等。这一制度正逐渐成为发达实施贸易保护的一种手段。
4. 绿色关税与制裁: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为名,对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的进口产品加征额外税款,甚至采取限制、禁止进口或贸易制裁等措施。
5. 绿色补贴应对:由于发展中企业往往难以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会给予补贴以协助其出口。这一做法常被发达指责为违反WTO规定,从而限制了来自发展中的进口。
6. 绿色环境标志的实施:环境标志作为产品环保合格的证明,不仅要求产品质量达标,还要求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符合环保要求。
7. 绿色技术标准制度:进口国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往往基于其自身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对于其他尤其是发展中来说,往往难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