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质书还有未来吗_纸质书还有必要买吗

2025-01-0905:34:44销售经验0

作为一位曾经的Kindle资深用户,每当听到“Kindle或将退出市场”的消息,我内心总涌起一种似曾相识的离别情绪,就仿佛与一位相伴已久的友人告别,那份因岁月而深厚的阅读情结无法割舍。

虽然我并不完全在乎Kindle在市场的兴衰,亦不偏执于其是阅读神器还是其他。即便Kindle库关闭,我也不会因无书可读而忧虑,毕竟我已掌握了寻找免费资源的能力,即使没有续订Kindle Unlimited包月服务。

现实的沧桑在于我已经很久没有开启Kindle来阅读籍了,这个事实令我自问也难以作答。有时候我看到它静静躺在书架上,即便为其接上电源充电,也是出于对朋友的告诫——如果长时间不充电,电池将丧失效能的无奈。于是乎,这使我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回想当年,从我作为一个漂泊的租房者,到因工作频繁出差的日子里,2014年我选择入手了Kindle,自此它便成为我旅途中的良伴。我曾一度为它购买了Kindle Unlimited包月服务,对它有着深深的热爱。

不可否认的是,随着21世纪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渗透,数字出版的浪潮已然席卷而来。这如同Kindle从电子阅读的开拓者逐渐走向边缘的历程,它曾经为纸质书籍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电子阅读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对知识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它并未如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在2010年的那样,使纸质书籍在五年内消亡,但它已经悄然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

可以肯定的是,数字出版行业仍将继续发展壮大。手机这一粘度更高、与人们工作生活紧密相连的设备正在逐渐取代Kindle等单一功能的阅读设备。如今,层出不穷的手机阅读软件以更好的交互性占领了市场。

随着4G、5G技术的迭代和手机App市场的蓬展,设计愈发人性化的阅读软件已经俘获了我。它们在我手机的有限内存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上下班通勤的地铁上,手机阅读因其更为便捷的方式最终取代了Kindle的地位。

尽管如此,购买纸质书和闲暇时逛书店依然是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每晚的亲子阅读时间,纸质儿童绘本以其“直观、愉快”的阅读体验以及丰富的贴纸和小手工吸引了孩子们。这也成为了难以企及的优势。

作家雷达一针见血地指出与纸质书的本质区别:读书需要关机、需要沉浸、需要专一。这也正是我等读者深有体会的一点。当我们翻阅一本书时,能够真实感受到它的厚度,享受写写画画的乐趣,甚至能回想起翻阅的场景和情绪。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纸质书籍给我们带来的记忆印象比籍更为深刻。这是因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大脑早已为阅读创造了独特的电路。所以当我们在阅读时,文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一段代码,更是与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连接。

当我们阅读时,我们为文字构建心理表征,将其与结构相联系,从而在脑海中形成连贯的心理地图。这也正是我们为何能轻易记得某段文字出现在哪里。

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可能性。至于电子阅读如何影响读者的眼睛和大脑进而影响其阐释行为等问题仍需各学科的专家深入研究。

与此同时有微软的研究指出许多人即使拥有了一本但心理上更像是在借阅而不是真正拥有它。若他们对某本有感情他们会去购买它的纸质版。

这是由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媒介变迁的必然趋势决定的无论是竹简书、Kindle还是未来的新型设备总会不断涌现但是未来十年里尼葛洛庞帝所做的关于纸质书消亡的或许依然未能实现电子阅读与纸质阅读的争论仍将持续下去。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