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曾读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城市中产家庭的孩子普遍缺乏自我驱动力。
那么,什么是自我驱动力呢?
自我驱动力,简单来说,就是内心推动自己积极向前、主动追求目标的力量。它源于我们内心对主导人生、学习新知、创造事物、追求卓越的渴望。
回想那些高考状元们,他们背后的成功并非偶然,尤其是那些来自农村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他们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这种力量甚至根植于人类的生存本能。许多城市里的孩子却难以体验到这种力量。
自从时代来临,网课成为常态,家长们的压力也随之增大。孩子们在家中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家长们便要亲自上阵,全天候监督作业完成情况。
不少家长发现,孩子们常常显得懒散,不盯就不写,这使得他们倍感压力。实际上,孩子学习并非长久之计,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唤醒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自我驱动力呢?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核心要素:自主感、胜任感和归属感。
我们必须认识到,现今优越的生活条件可能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安全感和优越感,这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我驱动力。作为父母,我们应明白,我们的关注点不应仅在于孩子的成绩或表现,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主动追求人生目标的意愿。
要引导孩子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我们应该减少对孩子的说教,让他们更多地体验生活,从内心接受学习。适时地以不同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值得注意的是,家长的过度安排和控制可能会增强孩子的依赖性,降低他们的自主感。家长应适当放手,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
家长应重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育。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言,习惯是塑造性格和命运的关键。良好的习惯可以推动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前进,而不良的习惯则可能误导他们偏离正道。
为了避免扼杀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家长需牢记以下几点:
1. 避免仅以物质奖励哄迫孩子学习,若需奖励,建议以精神奖励为主。
2. 尽早发现并支持孩子的兴趣所在。当孩子对某事充满热情时,那就是他们的兴趣点,家长应给予支持和培养。
3. 多强调学习的乐趣,减少对学习痛苦的暗示。避免过度强调学习的艰辛,而是与孩子一起玩耍具有挑战性的益智游戏,让学习的乐趣引导和吸引他们。
如同鸡蛋从外部打破是创伤,从内部破壳则是生命。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内在的驱动力。
当父母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支持时,孩子自然会从内心焕发出驱动力。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力量。
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力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高尔基曾言:“养育孩子如同母鸡孵蛋般自然,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应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引导。这样,孩子将来才能更加出色、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