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详细探讨了ER图的基本概念,现在我们将从“商品中心”的最底层数据,即SPU、SKU,来对ER模型进行实际应用。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内容:
一、SPU、SKU、item是什么?
SPU(Standard Product Unit):是商品信息聚合的最小单位,是一组可复用、易检索的标准化信息的集合,该集合描述了一个产品的特性。简单来说,属性值、特性相同的商品就可以称为一个SPU。
SKU(Stock Keeping Unit):是库存量单位,也叫最小存货单位。例如纺织品中一个SKU通常表示规格、颜色、款式等具体信息。
Item:在不同行业中,它是一个抽象概念,最小库存单元指包含特定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商品种类。
二、SPU、SKU、item的层级关系如何设计?
大体上SPU处于最上层,item属于下一级,而SKU属于最低一层。在设计中,我们需要梳理商品中心的基础实体,建立ER模型,如品类与参数、分类与品牌等关系。
三、各电商平品数据管理的区别?
不同的电商平台抽象出来的SPU、SKU叫法不一样。例如,京东的商品链接中比较简单,只能查看到SKU的id,而SPU的查看需到后台才能实现。而天猫在商品链接中可以查看到SPU的id,SKU的id。这些都说明了电商平台的商品数据管理有其独特性。
四、自营、多店铺、线下门店的商品设计思路?
对于自营的商家,我们可以直接引用之前的层级关系模型。而对于多店铺的平台,我们需要考虑自营商家和入驻商家的区别。一般而言,SPU与item、SPU与SKU、商家与SPU、商家与SKU等都是多对多的关系。
对于线下门店的场景,我们需要确认业务规则,如商品是否要和门店关联。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设计SPU与门店、SKU与门店等多对多的关系。
五、参考书籍及资料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参考了《零售的哲学·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自述》等多部书籍和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ER模型在商品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