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分析法的深层解读
杜邦分析法的核心逻辑如下图所示,其关键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即ROE。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创业实例来简要梳理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杜邦分析法的计算逻辑详解
假设张三决定创业,起初他仅有400元的自有资金,并从朋友那里借来了600元,这相当于他使用了2.5倍的杠杆。在这个情境中:
资产负债率计算为600元除以(400元+600元),得出60%,而权益乘数则为(400元+600元)除以400元,得出2.5。这些数据突显了资产端,即资产负债表的核心信息。
随着公司的运营,现金流开始产生,销售收入随之而来,进而形成了利润。销售收入的多少与资产规模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资产周转率来量化。在相同的资产规模下,如果销售收入越高,那么资产周转率也就越高;反之,若要实现相同的销售收入,投入的资产规模越小,其周转率也会相应提高,例如通过减少库存积压、缩小厂房规模、降低设备投入等。
销售收入的增加自然与利润的增长紧密相连,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销售净利润率来体现。细心观察不难发现,销售收入在公司的运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资产规模的反映,又与净利润息息相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公司会将销售部门视为“龙头”部门。
我们再次提及之前《三张财务报表的基本知识》一文中的内容,补充对理解杜邦分析法极富启发的观点。尤其是第二条,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杜邦分析法的内在逻辑。
启发性观点:
1. 盈利的状况很多时候并非完全由业务部门决定,而是通过财务人员的精确计算得出。
2. 财务舞弊通常遵循三个步骤:首先是虚增利润,接着是现金流,最后是资产虚增。这三大步骤是财务健康的隐患所在。
3. 财务工作并非仅限于账目管理。优秀的财务人员能够深度参与业务,实现“业财融合”,从而推动业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