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的土地上,一场关于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变革正在悄然进行。秉承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节能减排的宗旨,该区坚持以“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突破了传统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循环模式,通过农业资源与农业产品之间的循环再生,有效减少了农村环境污染,提升了农村生活质量。
一、主导,引领农业循环发展新格局
作为全国农业大区,凉州区每年产生大量畜禽粪污和尾菜秸秆等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为解决这些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凉州区创新推广了以畜禽粪便和秸秆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技术和模式。通过夯实基础,强化顶层设计,凉州区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和行动指南,为农业循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1. 支持和基础建设
自2017年以来,凉州区全面系统地规划了发展循环农业的路径,并逐步推进。通过多项和行动方案,建立了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的网络体系。采取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养殖密集区域的粪污集中处理,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运营机制。
2. 企业培育与支持
针对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投入大、收益少、回收周期长的问题,凉州区精心培育了一批领头羊企业,给予项目资金倾斜支持、土地供应保障等,为废弃物处理利用产业化发展培养生力军。
二、市场对接,变废为宝的绿色产业之路
为解决循环农业项目“投入大,回报慢”的难题,凉州区通过农业废弃物多元利用,大力开展设施农业生态化、精致农业高效化、绿色农业有机化建设。培植地方特色农产品,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建立起一个有机的产业循环链。
1. 科学还田与多元利用
凉州区通过推进秸秆机械还田、保护性耕作等方式,实现农作物秸秆多元化利用。积极引导和带动秸秆资源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解决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利用难题。
2.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拓宽
凉州区采用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如堆肥发酵还田、发酵床养殖等。同时引进客商建办集中式专业化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开展畜禽粪污集中加工处理,形成了一条新路子。
三、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凉州区“处理与利用相平衡”的主线,探索创新构建了多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这些模式不仅让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产业充满活力,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1. 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创新
凉州区鼓励开展“以草换肥”“以粪换气”等多形式的交换,既补充了企业原料,又给农户带来了利益互惠,形成了扶农助农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2. 先进养殖技术和生产技术推广
凉州区根据养殖场建设情况科学规划布局,通过技术指导和督导核查等方式,建立适合当地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模式和操作技术。同时支持企业扩建有机肥生产线,进一步推广生产利用模式。
3. 企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
凉州区鼓励企业将业务拓展至全领域,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经济增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