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推销产品_推销技巧和话术

2025-01-1001:17:04经营策略0

用户所求的,并非仅仅是获得实质性的利益,而更多的是那种物超所值的心理满足。

我们时常听到营销专家谈论“物超所值”的体验,那么,这种“物超所值”究竟是什么呢?

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一家服装店开业之际,原先的八折优惠宣传并未能吸引到太多的顾客。

店家改变策略,向进店的顾客赠送面值1000元的会员卡(可抵扣消费),这一策略却几乎无人能抵挡。

这背后的秘密是什么呢?原来,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打八折,但实际上通过会员卡的设置,让顾客有了“占到便宜”的感觉。

恰逢我司近期也正在进行“预缴定金抵扣学费”的活动,借此机会,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促销活动中,如何让顾客有更强烈的“物超所值”感受。

众所周知,打折、降价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旨在短期内提升销量或品牌知名度。频繁的优惠活动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当顾客看到频繁的优惠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想:产品质量是否有问题?是否是库存清理?接下来是否还有更大的优惠?

如何减轻这种负面影响呢?关键在于为促销活动找一个合理的理由。

哪怕这个理由是人为添加的,比如新店开业、特殊节日、季节交替等,都能让顾客觉得商家的降价不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或库存积压。

我们可能见过这样的广告语:“老板娘离店,所有商品一折销售!”这里老板为促销活动找了一个理由,而顾客们更关心的是能否买到心仪的打折商品。

再如,“免费的活动通常不会引起人们的珍惜之情。”这似乎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观点。

我在多次免费公开课活动后深有体会,即便活动是免费的,但若缺乏稀缺性,参与度往往不高。

在促销活动中增加稀缺性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限时、限量、限身份、限地区等策略,都能提高活动的门槛,让拿到优惠的顾客更加珍惜。

再来看一下优惠表达的方式。有时用“立减20元”,有时用“5折优惠”,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的效果不同。

我们会采用优惠额的视觉刺激最大化原则来表述。对于高价产品,突出优惠额;对于低价产品,突出折扣度。

例如,原价100元的商品现在80元,我们说“打八折”;而原价1000元的商品现在800元,我们则说“立减200元”。这样的表述更能给顾客带来第一感觉上的优惠。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利用人们的“损失厌恶”心理。人们面对同等数量的损失和收益时,会觉得损失更加难以承受。

在促销活动中,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心理。比如赠送含有一定金额的会员卡,顾客手握卡片时总有一种已经拥有价值的感觉,从而更有可能进行消费。

深入探讨人性的欲望与需求是营销活动的核心。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根据这一理论,满足人的低层次需求是满足高层次需求的基础。了解并满足人的真实需求是制定有效营销策略的关键。

从物超所值的体验到利用人性的欲望与需求,营销活动的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