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柔和地撒在夏镇乐道庵遗址的石板路上,伴随着鸟儿的歌唱和微风的轻拂,我们的文物普查队伍已然踏上了这段揭示历史面纱的旅程。
刚踏入乐道庵,我们便被一尊高大的《创建乐道庵记》石碑所吸引。它深深嵌入墙体之中,上面的楷书阴刻文字,犹如历史的长河,向我们讲述着乐道庵背后的岁月故事。队伍分头行动,摄影团队开始捕捉细节,无人机操作员开始准备试飞。我与同伴则肩负着使用RTK仪器的任务,精准地锁定文物的基点、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
我们的歌声与欢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交织,为普查工作增添了活力与温情。收集完信息后,我们急切地整理行装,登上汽车,继续前往下一个文物点。
九点钟,我们来到了泰山庙遗址,正逢农历十五的热闹时分。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的工作引来了一些误会与趣味。村民们幽默地请求我们将他们的房屋也“测量”进文物保护区,这引来了一阵欢声笑语。
随着太阳的升高,我们在黄桥墓群的田野间挥洒汗水。为了确定墓群的边界,我们不畏酷暑,一铲一铲地工作着。村民们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们送来自家果园的苹果为我们解渴。那一刻,清甜的苹果将我们身心的疲倦一扫而空。
午后时分,我们转战曹庄遗址的泥泞田地。尽管鞋子在的田地里几乎陷入泥中,但我们仍坚持寻找基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在泥泞中寻找文物线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绳纹陶片、汉瓦残片等历史碎片。这些碎片在我们手中汇聚成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夕阳西下时,我们继续探访了朱庄墓群和大刘庄墓群。尽管一天的行程紧凑而疲惫,但每到一个新的地点,我们都能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民众的热情。
晚上回到住处后,我回想起这一天的点点滴滴。作为文物普查人员,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测量与记录,更是传承与保护。这份工作让我深感自豪与满足。
明天将迎来新的一天,新的发现等待着我们。我期待着再次踏上探寻历史的旅程,寻找那隐藏在岁月长河中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