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三大原则 交互设计的三要素

2025-01-1004:11:02营销方案0

观点:我们的用户真的只是小白吗?

用户究竟是否真如我们所说那样仅仅是"小白"呢?他们又"白"到了何种程度?

在以互联网产品为衡量标准的前提下,用户可被划分为新手(即小白用户)、普通用户以及专家用户。一旦我们明确了主流用户类型,许多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请看图示:

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分布遵循着经典的正态分布统计曲线,与我们的人口分布有着相似之处。我们的主流用户既非新手小白,也非专家用户,而是处于中间地带的用户。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新手用户在时间的推动下会逐渐成长为中间用户。这意味着我们的小白用户不会永远停留在"小白"的阶段。

普遍来说,主体用户倾向于中间用户。在产品设计的初期,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应该是这些中间用户。根据具体情况,我们也需要考虑是否要完全满足小白用户的需求,并适当听取专家用户的建议。实际上,大多数中间用户并不需要我们进行"耐心细致的介绍与展示",他们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得多;而这样的介绍反而可能延长用户的体验过程。

总结

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帮助新手小白用户快速、愉悦地成长为中间用户,同时确保中间用户能够持续地获得良好的体验。我们也不会为那些希望成为专家的用户设置不必要的障碍。

观点:实现容易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佳选择

在工作中,我时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我或许过于追求完美,因此非常重视最终呈现在用户眼前的界面和用户体验。我常常希望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能稍微多花一点心思来优化用户体验。

尽管大的项目开发成本高昂,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有时我们可能需要牺牲一部分用户体验来避免过高的开发成本,从而减少后期维护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我对此表示理解和认同。

在我看来,用户的心理模型应当是产品设计的基础。这是我从事产品设计工作以来坚持的立场之一。尽管有时会遇到为了节省开发成本而牺牲用户体验的情况,但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取得平衡,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权衡。或许通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最后简单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

  • 用户的心理模型指的是用户在与我们产品交互时,对如何操作产品以及产品如何协助他们完成操作的感知。
  • 产品的实现模型则是产品开发的具象化过程。

总结

我们的产品应反映出用户的心理模型,同时尽量使实现模型与用户心理模型相吻合,从而使用户察觉不到背后的技术操作。

观点:需求、解释、业务要求的依据从何而来?

沟通在项目执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能决定项目的成败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互联网行业的变化速度之快可谓空前绝后,因此我们的需求迭代也相当频繁。有时刚完成一个需求,又因为环境变化需要重来。

沟通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一旦沟通不及时或不当,可能会导致需求变形,甚至引发责任归属的争议。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耐心,尽量避免情绪化的沟通(比如不要慌、不要急)。

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及时更新并维护PRD(产品需求文档)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更新及时的PRD能让我们有明确的依据可循,从而降低沟通成本。

在此不再过多解释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

同理心不仅是对用户的关心和理解,也是对我们身边的搭档们的尊重和体谅。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更好的产品吧。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