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城市旧区改造步伐,许多传统的二手货市场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些曾经的二手货摊主们何去何从?又该如何找寻那些蕴藏回忆与价值的旧物呢?
通过深入调查,记者发现位于长寿路常德路交叉口的亚新生活广场,已然成为不少原先从事二手货交易的商家的新聚点。这里吸引了不少老上海,他们热衷于在这里寻找旧时的记忆与宝贝。
尽管雨丝飘飘,但亚新生活广场依旧熙熙攘�攘,淘旧货的市民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远道而来的外地客。
朱先生从事音响生意已有十六载春秋。从老西门万商市场的二手货音响摊位,到万商市场拆迁后的辗转,再到现在听说亚新生活广场即将开设第二个类似虬江路的二手货市场,朱先生果断地选择了这里。
朱先生分享道,除了对二手货的热爱,更多的是对中老年客户的深深吸引。这些曾经价格不菲的音响,如今虽已不再是市场主流,但仍旧有一批忠实的粉丝,他们慕名而来,寻找那份曾经的回忆。
黄先生,一位78岁的老者,从事小收音机、录音机等二手货交易长达三十余年。虽然如今看来这些物品显得颇为陈旧,但在那个年代,它们却是紧俏商品,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
那些被中老年人儿时所钟爱的物品,对于现在年轻一代而言可能已无多大吸引力。每一件旧物都承载着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比如那养虫的盒子,不仅承载了人们的回忆,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二手货市场中,虽然货物都显得有些陈旧,但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蔡先生从事二手手表交易近。他自幼受父亲修表的影响,对钟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蔡先生的手中,每一块手表都蕴丰富的历史故事。
据记者了解,亚新生活广场的一楼现已成为二手货商家的集中地,众多之前在虬江路从事音响、电脑等电子设备交易的商家均已搬迁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