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行为模型_情绪冰山模型最下面一层是什

2025-01-1002:02:54创业资讯0

面对二胎家庭的上学挑战

每天早晨,对于拥有学龄儿童的家庭来说,总会上演一场如临大敌的清晨对决。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入校时间。这对于妈妈们来说,已经是她们的“分身乏术”的日常。当遇到孩子不愿上学,甚至一提到“幼儿园”就情绪激动的情况时,妈妈的内心便经历一番波澜壮阔的心理战。

回忆一下,幼儿园开学初期,孩子总会有些许的不适应。刚开始的几日,他们或许只是轻声地表达不想去上幼儿园的意愿,即便如此,只要态度坚定地送他们去,他们大多还是会乖乖地进入幼儿园,但情绪显然并不高涨。

然而到了第二周,一喊起床孩子就哭得泪流满面,即使安慰也难以立即平息他们的情绪,直到出门上学那一刻,哭闹再次开始。这时,妈妈们的心情也由最初的平静逐渐变得焦躁起来。

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总是如此微妙而敏感,他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大人情绪的变化。当妈妈们的情绪开始变得不耐烦时,场面往往会更加失控。

令人费解的是,如果孩子们真的“厌学”,那么为何在从幼儿园回家后却显得那么开心和兴奋?他们一见到家长就会展示在幼儿园的手工作品,并且滔滔不绝地讲述在幼儿园的所有事情。

接下来,我们谈一谈冰山模型——这一由社会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的理论。这一理论最早用于人才选拔领域,通过对人的能力素质进行深入分析,甄选适合需要的人才。因为能力素质是决定一个人能否达到预期结果的关键因素。

冰山模型将人的能力素质分为两部分:浮出海面的部分和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前者是人们能够直观观察到的外在特征,如知识和技能等;而后者则隐藏在深处,需要深入接触和系统分析才能揭示出来,包括人的态度、价值观、特质、动机等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其实,冰山模型理论同样可以用于家庭教育领域中处理孩子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就如孩子在面对上学的问题上表现出的种种情绪与行为背后,实际上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和动机。通过观察和沟通,我们可以逐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例如,“感受”是孩子情绪体验的直接体现,可能是生气、害怕、委屈等情绪的交织;“观点”则是孩子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期待”则是孩子希望得到什么或者希望发生什么;“渴望”则是人类共有的基本需求。通过理解这些冰山下的部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时应该更加细心和耐心。不能仅从表面行为就断定孩子的品质或自己的能力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和沟通才能找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并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法。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解决不愿上学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家进行一些训练同时配合老师的“表扬”来逐渐改善吃饭问题。但若孩子仍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冰山模型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如恐惧陌生的环境、对老师的不信任等进而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引导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并建立自信。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接受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自信”特质通过努力和持续学习去获得进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育儿路上困难重重但只要我们想尽办法总会找到解决之道!加油吧家长们!

【思考】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与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成长阶段。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用心去理解他们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教育方法。

小结: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