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存货的概念
1. 存货的定义
存货,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持有的产品。这些产品包括待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为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材料和物料等。
2. 存货的特点
与企业的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相比,存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它不仅代表着企业的资产,更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核心组成部分。
3. 存货的分类
存货主要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商品以及周转材料等。
二、存货的确认条件
1. 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
如何判断经济利益是否可能流入企业呢?关键在于判断与该存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已由企业所承担。风险指的是因经营情况变化而导致的收益可能降低的情况,如存货滞销或损坏所造成的损失。而报酬则是指通过出售或进一步加工存货所获得的收入增加,以及处置存货的利得增加的情况。通常情况下,取得存货的所有权是经济利益可能流入本企业的重要标志。
例如,当根据销售合同已经售出的存货,其所有权已经转移,此时其经济利益不再流入原企业;而对于委托代销的商品,由于所有权并未转移,因此其仍被视为委托企业的存货。
2. 成本计量的可靠性
对于存货的确认,其成本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如果存货的成本不能可靠地确定,那么该存货便不能被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例如,企业所承诺的订货合同仅仅是一个订货意向,并没有实际发生,其成本也无法确定,因此不能被确认为存货。同样,企业所预计的制造费用仅仅是估计值,并未实际发生,其成本也不能确定,因此不应计入存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