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夏季的魅力往往与野生菌的丰盈紧密相连,对于当地人来说,缺少了野生菌的夏天仿佛就不完整。而野生菌的诱惑之大,恐怕只有在云南这片土地上才能找到与之匹敌的滋味。
大山里,野生菌的生长速度令人惊叹,特别是在雨季,若今夜大雨倾盆,那么明日山间定会冒出许多野生菌来。
虽然云南地域的野生菌种类繁多,近千种之多,但并非所有看似诱人的蘑菇都无毒可食。尽管野生菌美味鲜香,但部分品种却暗藏致命之毒。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这些不宜食用的野生菌。传说中,摄入毒性强烈的野生菌后,中毒者会体验到奇异的幻觉。
鬼笔鹅膏,属于鹅膏菌家族的一员。它广泛分布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因常被误认为可食用的菌类,导致误食率大幅上升。
在云南,它有一个别名叫麻母鸡菌。外观独特——头戴“帽子”(菌盖),腰系“裙子”(菌环),脚穿“靴子”(菌托),但隐藏在其中的却是无情的剧毒。
误食灰花纹鹅膏菌的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毒性逐渐显现,严重时可威胁生命。
死亡帽是鹅膏菌科中公认毒性最强的之一,仅30毫克就能让成年人命悬一线。与生活中一些可食用菌类相似,它常常成为野生菌中毒事件的魁祸首。
高脚葱则是在生活中常见的形态,其菌盖有细小绒毛,颜色多变,受伤后会变色并具有粘性。它在云南、安徽、吉林等地均有分布。
伞形毒菌是全世界公认的有种,其颜色多样,包括、棕色和粉红色。传说中,将伞形毒菌放入牛奶中能吸引苍蝇,因此得名“毒蝇伞”,且目前尚无解。
大青褶伞具有较高的“欺骗性”,与许多可食用菌类相似,使不少人在不经意间中招。
晶粒鬼伞因其独特的外观而得名,它是一种“致幻野生菌”,中毒后可能产生幻视、头昏眼花等症状。
致命鹅膏菌又名为白毒伞,是鹅膏菌中的一员。其白色展开如伞状,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中毒者的死亡率极高。
毒红菌外观与可食用的野生大红菌相似,但其味道苦麻或带苦味。毒性发作迅速,常常使人在不知情中中招。
赭鹿花菌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特性常被经验丰富的采菌人避开。虽然其毒性相对较弱,但长期下来仍可能对造成伤害。
白霜杯伞在全国仅在几个特定地区如青海、云南、甘肃等地有发现。其表面白色或浅,富含毒蝇碱,中毒者常出现各种不适行为。
鬼菌虽名字听起来吓人,但其本身毒性不大或主要在特定条件下才显毒。但需警惕的是它与酒同食会增强毒性。
假羊肚菌虽外观似羊肚菌但有毒不可食用。分布于云南、西藏、广西等地。需特别留意其与真羊肚菌的区别。
黄盖鹅膏菌毒性极高且致命性极强。误食者极易死亡。
红托鹅膏对苍蝇有毒性且对人类也有潜在威胁。在云南等地常有人误食中毒。
火炭菌是云南省导致中毒死亡的主要毒菌之一。因常被误认为可食用而导致众多中毒事件。
沟褶菌若摄入量达到一定数量则可导致成年人死亡。中毒者猝死前有特殊表现行为。
若不慎误食上述有毒野生菌,务必及时就医治疗而非依赖偏方延误救治时间
再次提醒大家:野生菌虽美味但多数含有剧毒。对于未知或不确定的野生菌应保持警惕以免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