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曾言:“当他人悬挂窗帘时,我们不必窥视。我们也可以挂上自己的窗帘,无论其华丽或朴素。”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记得我上小学时,班上有个沉默寡言的同学。一次,学习小组来我家做作业,他听出我母亲说的是江苏话,突然变得健谈起来。他羞涩地告诉我,他母亲的口音与他父亲的口音相似,这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次,我受邀去了他的家。他的家位于一条幽深的小巷中,那里的居住环境简陋,没有下水道设施,生活污水横流。在一排低矮的木板,他的家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窗上挂着一块洁白的窗帘。
后来我得知,他与父亲相依为命。他父亲曾是旧社会的裁缝铺老板,那时的社会背景下,这并不被看好,导致他的母亲离他们而去。当他看到我注意到他家雪白的窗帘时,他害羞地低下头,告诉我这是他父亲坚持要挂的,邻居们因此嘲笑他们。
时隔多年,某晚我翻阅书籍时,重读了杨绛先生的那段话,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含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挂不挂窗帘、挂什么样的窗帘,不仅仅是尊重与否的问题,更是社会观念和思想倾向的体现。
昨晚我梦到了这位同学,梦中他低语道:“钧剑,我不想再继续求学。”我从梦中惊醒,回想起我们初中时的那段时光。那时候,他确实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但之后便再未出现。
时间飞逝,一晃已是五十多年过去。那个年代的记忆如同一部尘封的老电影,而那位同学和他家的窗帘则成为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郁钧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