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总喜欢在闲暇之余,于网络世界中寻觅那些不太为人们所熟知的佳酿。他的味蕾总是期待着新的体验,所以时常会入手一些外地并不盛行的酒品。他以文字分享品酒的点滴感受,成为了他生活的一种小确幸。
有时,即便在工资尽数交付给贤内助之后,他的私房钱也所剩无几,他仍会踱步至楼下超市,用花呗购买那些价格适中的口粮酒,以解口腹之欲。
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超市的陈列中,那些平价酒品却有着不一般的地位。那些在橱窗里熠熠生辉的,大多是如牛栏山、红星二锅头等知名品牌,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而次等的酒品则被安放在货架的中间位置,例如红高粱、黄盖玻汾等品牌,同样占有一席之地。
而再往深处探寻,他还发现了“藏在深闺无人识”的第三梯队酒品。特别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五粮液的子品牌“尖庄”。他在后续的探究中惊讶地发现,五粮液这一高端品牌竟然也有着低端酒品的市场布局。
“尖庄”这一品牌,虽名字与某些米酒相似,但却是五粮液集团旗下的产品。令人惊讶的是,这个品牌在短短三年内便在国内酒市场中积累了高达10的业绩。不过对于这个数据,老黄不禁心生疑惑:仅凭每瓶几十元的定价,覆盖的20余个省市范围,真能达成如此业绩吗?如果有销售业绩表公开查看就更好了。
更为引人注意的是,“尖庄”品牌的雄心壮志——他们提出了一个三年之约:即接下来的三年内要达到100的销售目标!这是2018年的消息。然而如今三年之约已到,关于尖庄是否真的实现了3年100的销售目标却鲜有消息。
对于“尖庄”的口感,老黄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其口感一般,既不顺口也不够绵柔。虽然能感受到五粮液的某些特点,但整体感觉较为淡薄,不够饱满。或许是因为他对于五粮液的固有印象影响了他的评价。
除此之外,老黄还了解到一些四川人对五粮液旗下的“尖庄”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其作为浓香型酒的廉价品质并不好喝。事实上,现在选择喝“尖庄”的人已经不多了,其风头早已被其他酒品所盖过。
老黄对酒市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他的每一次尝试和体验都为他的生活增添了一抹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