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部分学员反馈的辅助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计算难度问题,我们理解这确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会计实务知识点。在此,我们再次进行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相关计算方法。
一、分配方法概述
在会计实务中,针对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主要有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两种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特点,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一)直接分配法
1. 特点:
简化处理,不考虑辅助车间内部相互提供劳务。
分配过程仅对外进行一次。
2. 计算步骤:
待分配辅助生产劳务数量: 分别计算供热车间和供电车间的待分配劳务数量,即总量减去其他车间耗费的量。
费用分配率计算: 通过辅助车间发生的总生产费用除以待分配的劳务数量得出。
费用分配: 根据费用分配率,计算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及销售部门应分摊的费用。
(二)交互分配法
1. 特点:
考虑辅助车间内部相互提供劳务。
既对外也对内进行分配。
2. 计算步骤:
内部费用分配: 先计算辅助车间内部的费用分配率,并在内部进行一次费用分配。
对外费用分配: 在完成内部分配后,再计算对外分配的费用及相应的分配率。
最终费用确定: 根据交互分配的结果,确定各车间的实际成本及费用分摊情况。
二、其他分配方法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种计划成本分配法也常被应用。这种方法同样需要考虑辅助车间内部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要点:
基于计划单价进行分配,即按照预先设定的分配率进行费用分摊。
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计入管理费用。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步骤:
计划分配: 按照计划分配率计算各部门耗用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
实际成本计算: 计算各车间的实际成本,包括供电车间和供热车间的实际成本。
差额计算: 比较实际数与计划数,计算差额,并将其记入管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