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m差距分析法_华为blm模型的理论与实践

2025-01-1013:53:45创业资讯1

一、绩效管理PDCA循环的反思与提升

01

PDCA循环在绩效管理中的不足

在管理领域,过于自信的判断如同盲人摸象,许多管理者自以为掌握了全貌,实则仅见一隅。同样,对于“绩效管理”的理解亦存在误区。此概念不仅包含能力的多个维度,还涉及、岗位、经济、社会等多类绩效。大多数管理者简单地将绩效管理视作通过PDCA循环实现业绩持续改进的过程。

PDCA循环固然是管理中的基础工具,但在绩效管理中,其覆盖的内容并不全面。计划(P)、执行(D)、检查(C)和行动(A)仅部分体现了绩效管理的部分方面。如从管理的四项基本职能角度看,PDCA并未完全对应“、领导”等关键环节。

02

深入探索绩效管理的全面框架

实践中的PDCA循环常缺乏“”与“领导”的要素,难以形成绩效管理的完整闭环。而管理者的认知与实践也存在误解、争议和问题。为弥补这些不足,有必要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绩效管理框架”。

此框架需回归管理的基本常识,强调计划、、领导、控制的综合运用。与管理者应重视四项管理职能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与“领导”的重要性。只有当和管理者从管理职能出发,全面开展绩效的计划、、领导和控制,绩效管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03

连接绩效管理全过程的桥梁

绩效管理不仅受PDCA循环的影响,还受到文化与战略的深刻影响。一个完整的过程绩效管理体系应以文化为环境,以战略为起点,通过绩效目标、计划、任务管理、考核和改进等环节,形成主循环及小循环。这有助于实现业绩目标并推动持续改进。

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完整流程包括战略出发的绩效目标体系建立、业务流程与结构优化、绩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任务管理与员工管理、绩效追踪与考核、以及基于结果的绩效复盘与改进等活动。

04

华为的绩效管理实践

华为作为业界翘楚,其绩效管理实践具有典型意义。华为引进并应用了M(业务领导力模型)战略管理工具,通过战略制定、解码、执行和复盘迭代等环节,有效促进了公司战略的落地。

在战略解码阶段,华为利用BEM模型将公司战略转化为具体的业务发展战略和关键任务。在战略执行阶段,华为注重关键任务的执行、人才策略、结构和管理系统的协调发展。

华为的M模型实际上就是全过程绩效管理的体现,强调了文化、战略、计划和领导力的综合运用,为其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绩效管理是管理的核心,PDCA循环虽是基础,但仅有其并不足够。管理者需建立更为全面的绩效管理框架,重视“”与“领导”的职能,以文化与战略为指引,实现绩效的持续改进与的共同发展。

通过华为等优秀企业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到全过程绩效管理的力量与价值。未来,随着的发展与变化,绩效管理也将不断演进与创新。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