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分享中,我们讨论了车膜产品的各个方面,许多值友已经体验了窗户膜和low-e膜的购买策略。本篇我们将从车膜的构成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材质、结构以及价格与性价比。
目前我所使用的车膜是陶瓷膜。相较于金属膜,我认为陶瓷膜有更多可靠的选择,综合性价比更高。陶瓷膜主要采用纳米陶瓷工艺,虽然这一工艺被广泛提及,但消费者往往难以洞察产品的真实品质。即使是购买大品牌产品,也有可能遇到质量不佳的凑数款。
理解车膜的结构应深入其本质。车膜的本质是加工PET薄膜。PET是一种高分子聚酯片,市场上车膜的核心基材材料大多类似。大厂出品的基材清晰度更好,品控更稳定。各车膜厂商的核心技术主要在于功能层的加工,即在薄膜上添加不同的材料,形成不同的商品名,这些材料的工艺功能影响着车膜的性能和寿命。
对于车膜而言,隔热涂层和表面耐磨技术是其核心。隔热涂层极大地影响了车膜的隔热性能,而表面耐磨技术的提高则延长了车膜的使用寿命。而防护层、胶层、内部中间层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实际意义不大。
在隔热膜工艺中,最低端的是染色工艺,这种膜颜色深且不均匀,只能阻挡部分光线,而不能真正隔热。一旦吸热,就容易分解并产生气泡。如今,除了4S店赠品和出租车用的车膜可能是这种工艺外,正规品牌已基本淘汰这种工艺。
镀铝金属膜是各品牌体系中价格最低的膜。虽然其隔绝信号能力较强,但隔热效果一般。如果不是价格因素,很少有人会选择这种膜。
现代隔热膜工艺中,ITO(氧化铟锡)和ATO(氧化锡锑)的使用较为普遍。ITO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分散在薄膜上,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而ATO则通过涂布工艺或与氮化钛结合的磁控溅射工艺上膜,实现反射线来达到隔热效果。不同工艺的ATO膜其使用寿命和价格有所不同。
市场上主要的品牌如威固、龙膜、3M等,因其与汽车制造商有深度合作,因此广受车主信赖。他们有代表产品和完善的服务体系。在购买时,除了考虑品牌外,还应关注产品的具体工艺和性能。
龙膜以其ITO膜的高隔热能力和后羿侧后挡的纳米陶瓷膜(ATO膜)为特点。其产品定位中高端,但产品的价格并不低,需要权衡性价比与需求。而威固作为同一集团的另一品牌,其产品定位和技术水平更高,价格也相应更高。
3M品牌的晶锐系列采用多层光学制作膜,其使用寿命具有优势。其价格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对等,更多是为其专利技术付费。在性价比方面,国产车膜在同样价格下往往能提供更高级的工艺和用料。
在国产车膜中,美基等品牌采用与进口品牌相似的工艺,但价格更具优势。它们在质保和服务方面也做得很好,如美基提供的终身车膜质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车膜市场国产品牌的崛起使得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在购买时,除了考虑品牌外,更应关注产品的具体工艺、性能和价格。国产车膜在品质和性价比方面表现出色,是值得推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