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锦绣育才教育科技集团对于教师备课的细致规定与坚守传统教学理念的坚持令人敬佩。对于每一位执教者而言,每一个教学课时都有其专属的备课任务,严格要求备课时需使用四页A4纸的书写量,且必须以手写形式完成教案。考虑到一年级语文教师的每周教学任务,每学期约十八周的周期内,备课笔记的总字数接近二十万字。令人好奇的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我们仍选择坚持这种看似原始的书写方式?
这背后,源于我们对教学严谨性的执着追求。书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传递,更是一种对思维深度的打磨、对语言准确性的提升以及对课堂秩序的保障。它确实为我们带来了备课无虞的底气与信心。
备课前的“心中有树”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研究。这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更是为了用树形结构来梳理学科知识的核心脉络和内在逻辑。这样的备课方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画“知识树”超越自我
如何让师迅速融入团队,老教师实现教学上的突破?我们坚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处理水平。运用“知识树”对教材进行研究和应用,可以突破日常备课的局限性思维,引导教师从单一课时的层面提升到整个学科的高度审视自己的教学。
“知识树”的多重益处
画“知识树”不仅有助于教师对教材的全面把握,还能为教学提准的定向指导。通过绘制知识树,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画“知识树”还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清知识脉络,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小标题”助力教学研究
在三次备课过程中,我们创新地提出了为教学反思加入小标题的建议。这一改变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能有效地引导教师深入思考,使反思内容更加聚焦和有分量。为反思加上小标题还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使教师的教学研究更加有针对性。而这样的反思过程也为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