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周期的波动下,理性消费逐渐崭露头角,消费者开始更加注重性价比。以往“消费”的叙述已难以触动人心,现今的常态是“该省省该花花,骑自行车去酒吧”。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为零售折扣店的出现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各类折扣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气氛,折扣店看起来是一门极具潜力的生意。
近日,笔者发现家附近的街区新增了几家折扣零售小店,令人惊讶的是,这些针对社区的小型折扣零售店已在区域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连锁。虽然各店品牌不同,但他们都有着相似的面貌:占地面积二三十平左右,主要售卖零食、饮料、酒水、冻品及日化用品等。与全家、7-11等便利店相比,这些小店的商品品类更加丰富,且以大号字体的亮标签突出商品的低价,多数商品价格低于连锁便利店,营造出接地气的购物氛围。
这些折扣零售店的兴盛,主要归因于它们满足了消费者既追求品质又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理念。好特卖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其成功离不开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好特卖起初以临期食品为主打产品,在消费者教育中打出高性价比的标签,并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今,好特卖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选品也更加多元化。
类似好特卖的连锁折扣店还有嗨特购等,它们在店铺选址、选品和商品陈列上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分析的优势。传统商超如永辉超市、盒马等也纷纷加入折扣店的行列,利用自身的供应链、选址等经验,试图在折扣零售市场分一杯羹。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折扣零售不仅限于新兴的零售店,还包括奥乐齐、Costco、山姆等知名品牌。无论是硬折扣还是软折扣,不同的折扣零售行业虽属地化特征明显,但都以提高产业链、门店经营、库存管理效率为共同目标。从这些角度看,折扣零售对于品牌方、渠道方、消费者是“三赢”局面。
以唐吉诃德为代表的软折扣零售店在日本的成功,源于行业供需侧的变化。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增加,而便利店渠道的严格管理导致很多新品成为尾货。这种供需关系的转变,为软折扣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货源。
从我国经济环境及消费者消费偏好看,我国折扣店的兴起与经济环境和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Z世代消费者的理性消费观及新中产一代对生活日用品的白牌化倾向,都为国内的折扣零售市场注入了活力。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折扣店市场规模将有显著增长。
当前国内零售折扣市场竞争激烈,既有国际品牌也有新兴连锁店,还有传统商超加入战局。消费者追求的是“多快好省”的极致性价比。在这股零售折扣化的浪潮中,企业不仅需要提供低价商品,还需要在降低成本、提升品质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无论是前店的古老生意还是今日的商场超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的逻辑始终未变。而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看到的是折扣行业在激烈竞争中茁壮成长,让我们的消费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