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工程是农田灌溉得以顺利实施的水利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核心内容:
1. 蓄水工程:这类工程如水库和塘坝,主要用于拦蓄河槽径流或地面径流的水资源,为农田灌溉储存宝贵的水源。
2. 引水工程:这些工程如渠首、引水坝和进水闸等,主要功能是从河流、湖泊或其他水源处引导水流,有的还能够从区域外调(引)水,并配有相应的渠道和附属建筑物。
3. 提水工程:这类工程如抽水站,能够解决水源位于低处而需要向高处输送水的问题。
4. 输、配水工程:在灌区内,这些工程包括各级渠道及其构筑物,如隧洞、渡槽、倒虹吸、跌水、涵洞等,它们负责将水分配到农田的各个角落。
5. 退泄水工程:这些工程包括泄水闸、泄水道、退水闸和退水渠等,主要用于调节和排放过多的水量,防止洪涝灾害。
6. 田间工程:这是直接服务于农田的工程设施,对于农田的灌溉和排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到38项,每一项工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例如:
坎儿井:这是我国历史悠久且极具地域特色的水利灌溉系统。主要分布于新疆吐鲁番地区,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构成。尤其是暗渠,具有集水和输水的功能,被誉为“地下运河”,据考古研究证实,其历史至少已有600年以上。
徽州堨坝与婺源石堨:这两项工程属于砌石引水堰坝类型的水利工程,展现了安徽和江西地区古人的智慧和勤劳。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汉阴县,以完美的“田、渠、塘、溪”灌溉体系著称,诠释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内涵。
秀山巨丰堰:这项清代建立的灌溉工程,其“立体化”的灌溉体系是适应丘陵山区灌溉需求的典型规划。
坎儿井工作原理详解:
坎儿井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引出地表,用于灌溉沙漠地区的农田,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其关键组成部分包括:
竖井:用于运输地下泥沙或淤泥,同时也是送气通风口。竖井的深度根据地势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暗渠:坎儿井的主体部分,负责汇聚地下含水层中的水。暗渠通常按一定坡度由低往高处挖设,使水能够自动流出。
明渠:暗渠流出的水在地表形成的沟渠。为了调节水量和蓄水,人们会在一定地点修建具有蓄水作用的蓄水池。
涝坝:小型蓄水池,位于明渠末端,用于收集和储存从暗渠中流出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