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核心数据指南
一、基础参数解析
人员密度指标:安全疏散的重要参考依据。
疏散宽度标准:涵盖了疏散楼梯、走道及门的最小净宽度要求。
疏散距离指标:明确疏散过程中关键节点的距离规定。
二、人员密度计算及实例
对于商业店铺及厂房,需要精确计算人员密度,以确保安全疏散的可行性。计算方法需依据实际空间大小及人员分布情况进行。
三、疏散通道与楼梯的宽度规定
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建议不小于1.10米。
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建议不小于1.40米。
门的最小净宽度建议不小于0.90米。
特别地,当每层疏散人数不总净宽度需按特定规则进行计算,确保下层楼梯及首层外门的宽度满足最大疏散需求。
四、民用建筑疏散规定
对于除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疏散设计需遵循以下规定:
1. 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需根据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进行计算。
2.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度需按照该建筑疏散人数最多的楼层进行计算。
五、安全出口与疏散门的具体要求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特定场所,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距离需控制在30米以内;如有特殊情况导致门不能直通室外或楼梯间,应通过不超过10米的走道通至安全出口。若建筑内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安全疏散距离可相应增加。
六、示意图与布置指南
为更直观地理解安全疏散的各项规定,相关场所应提供详细的疏散示意图、安全出口分散布置图及借道示意图等。
七、设置条件与实现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建筑(如民用建筑、厂房、仓库等),详细列出了安全出口数量的设置条件及借道的实现条件,为建筑设计和安全管理提供明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