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的自动化大棚中,勤劳的农户们正忙碌地采摘着新鲜的蔬菜。这一幕被记者白麟捕捉并记录下来。
12月6日的早晨,尽管文昌村的气温骤降至冰点以下,但在现代化的蔬菜大棚内却保持着适宜的生长环境。那里,白菜、香菜和小葱静静地生长着,散发出宜人的蔬菜清香,温暖而宜人。
智能化大棚基地的进步
在文昌村的大棚基地中,国网重庆奉节县供电分公司的员工与村民贺德东正在进行日常的设备检查。只需轻轻一按,风机便启动让棚内空气流通,顶部的遮阳棚自动打开,水肥喷头开始旋转工作,整个大棚因此变得充满活力。
贺德东未曾想到,种植作物可以如此简单且高效。最近,一家来自上海的智能设备公司对这片大棚进行了智能化的改造设计,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预计在今年内,这片22亩的大棚基地将全面实现智能化管理。
手机APP助力田间管理
国网重庆奉节县供电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表示,完成智能化改造后,大棚将能够实现空气及地面温度、湿度、水肥、日光的全面智能调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田间管理,从而大大减轻劳动强度。
像贺德东这样的管理人员,主要负起播种、收割及除草等日常管理工作。而克朋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喻德兵自2016年开始在当地发展种养业,他对电力基础设施的升级完善充满信心,认为这是实施智能化项目的关键。
从今年初至6月底,国网重庆奉节县供电分公司仅用了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平安乡26家企业的电配套工程。新增的10条线路共14千米,为各个企业实施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22亩的大棚看似平凡,却承载着为周边一千多亩的辣椒等蔬菜种植基地提供育种的重任。它涉及50多家农户,其中近20家为贫困户。之前公司曾尝试全人工管理模式进行育种,但由于无法保证恒温恒湿及水肥的有效覆盖,导致2017年有一半的种子未能成功培育,损失高达7万多元。
电网改造助力17个深度贫困乡(镇)
如今,在可靠的电力支持下,育种工作如虎添翼。种植基地每亩年产值轻松达到3500—4000元,而且更容易扩大规模。如刘翠芳一家去年刚刚脱贫,今年就扩大了种植规模至20多亩。管理人员如贺德东等人的年收入也平均超过两万元。
平安乡绿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许科武对电力基础设施改变对当地扶贫工作的推动作用深有体会。该公司通过订单收购模式带动农户种植中前胡,亩营利可观。这一切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支持。
今年以来,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投入了1.91资金,完成了重庆市内17个深度贫困乡(镇)的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实现了电网改造的全覆盖。该公司还对重庆市9个贫困区县进行了电网改造工作,并派遣了613名村深入到深度贫困乡镇中,帮助363户家庭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