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始:如何捕捉书籍的精髓——提炼关键词
亲爱的朋友们,今日课堂再度开启,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学习的奥秘。
那么,何为关键词呢?关键词,简单来说,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书籍或某一部分内容的核心概念、词语或成语。
为何在阅读时我们需要寻找关键词?从根本上讲,一本书的内容往往由若干个关键概念构成。如同学生时代的语文课,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往往集中于几个关键概念上。掌握这些概念,就意味着对文章或书籍有了大致的了解。
对于一本书的核心关键词,它通常贯穿整本书的写作。以《高效阅读法》为例,其核心关键词“高效阅读”便直接从书名中得以体现。
大多数时候,我们可以在书名中直接找到核心关键词。但有时,书名可能并不明确。我们可以在书籍的简介中寻找。如《小狗钱钱》一书,虽然书名中没有直接体现核心关键词,但在其副标题“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金钱童话’”中,“财富”一词出现了两次,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财富”为其核心关键词。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习者,可以尝试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话将关键词表达出来。比如,“生命的意义”这一主题,我们可以联想到与个人相关的方面,从而将其简化为“人生”这一关键词。
在第二节课中,我们曾分享过如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今,我们只需根据所学知识点,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关键词即可。
在提炼关键词时,每一章的首尾段落或是黑体字部分常常是关键词的集中地。不必纠结于数量,不必追求一定要找到16个或更多,只需顺其自然地提炼即可。
例如,在思维类书籍中,“固定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这样的对比概念经常出现。而这两者在正反两面的论述中,常常能展现出书中观点的对比与平衡。
与此同类型概念的提及,如“沉没成本”与“损失厌恶”,都表达了人性在面对失去时的行为模式。这些关键词往往与解决问题的方法紧密相连,通常表现为一正一反的关系。
当我们为每个步骤列出关键词时,可以遵循一正一反的原则。但具体使用何种方式,还需根据书中的内容或是每个人的理解来定。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你可以选择两个案例或更多进行实践练习。但在开始时,建议大家慢慢来,因为许多经典书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体会。
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稳固的思维知识体系,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必过于纠结细节。开始时保证一定的量,当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质的变化自然会发生。
对于找关键词的技巧,上述三个要点只需持续练习即可掌握。但请记住,找关键词的目的不仅是找到它,更重要的是当我们看到这个关键词时,能够联想到书中的内容。
请了解,关键词的答案并非唯一。每个人的经历、背景、文化底蕴及追求都不同,因此对同一本书的理解也会有差异。我们无需为自己的答案纠结对错、好坏。
只需关注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如果每天都能比昨天做得更好,那么你已经在成长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要盲目比较他人,分析他人背景后肯定自己,这样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布置一下课后作业:请根据今天课程内容,找出《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一书的18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