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定价法的策略与应用
成本定价法概述
成本定价法是一种以商品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它强调了成本在定价过程中的核心和基础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策略,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法。
1. 加成定价法
1.1 完全成本加成法
需要确定单位变动成本,然后平均分摊固定成本,得出单位完全成本。在此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加成率(即毛利率),便可形成最终的销售价格。公式为:产品售价=单位完成成本×(1+成本加成率)。其中,毛利率的计算方式为:售价-采购成本/采购成本×100%。该方法常用于菜市场、水果店等场景,因为它能简单直接地反映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1.2 进价加成定价法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有统一规格和包装的零售商品。其计算公式为:产品售价=进货价格/(1-加成率)。加成率的计算方式与完全成本加成法相似。这种方法在零售业等行业行业中较为常见,因为其便于管理和核算。
关键因素:加成率(毛利率)
无论是完全成本加成法还是进价加成法,关键都在于确定加成率,即毛利率。需求弹性大时,毛利率相对较低;需求弹性小时,毛利率则较高。各行业的毛利率通常有一个行业内的约定俗成的标准。
2. 损益平衡定价法
产品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为了达到收支平衡,需要确定一个具体的保本销量。当产品销量超过这个保本销量时,企业便能开始盈利。保本销量是损益平衡的关键点或分界点。
3. 目标贡献定价法(边际贡献定价法)
此方法以变动成本为基础来计算产品价格。当产品的价格超过变动成本时,企业就能实现盈利,超出部分即为产品的目标贡献。企业通过调整单位变动成本来达到盈利目标。
4. 目标收益定价法
企业根据总成本、预计总销量和想要达到的目标收益率来推算价格。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产品初期或上升期,当产品需求提升较快或产品处于位置时。
综合应用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