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微梦小院,点击右上方“关注”,让我们一同分享情感成长,拥抱温暖时光!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曾言:“一条道路虽从眼睛通向心灵,但它并不经过理智。”
每提及“感性”一词,总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虽然我对此天性并不了解其深意,但看到一句话:“感性的人注定承受双倍的痛苦”,似乎对它有了一些领悟。
在人们的观念中,“感性”常常与“懦弱、麻烦、多愁善感、矫情……”等负面词汇相联系,使得感性思维被看作是不好的东西。根据百度搜索的解释,感性型人格即Individualist,是九型人格中的一种类型,也被称为艺术型、自我型、凭感觉者。
这类人渴望独特,带有艺术家般的性格,情绪化,常感他人无法理解自己,且易藏心事。在生活中,多数人认为感性的人容易为情绪所驱使,看待人和事常带有主观情绪,易被情感所左右。
有句话说:“感性的人过不来柴米油盐,理性的人谈不了风花雪月。”这恰恰体现了感性和理性在生活中的不同表现。感性的人偏向浪漫,而理性的人则是现实。
感性的特点显而易见,如喜欢黑夜、坐车喜欢靠窗、怀旧、不经意的发呆等。我自己也容易感动流泪,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直到某天,我目睹了一个情感纠纷事件的后半部分,深感其中男子的可怜,情不自禁地想要哭泣。
类似经历的人不在少数。网上有话题说感性的人吵不起架来,因为自己还没开口就已泪流满面。这种感性让我们在面对触动时热泪盈眶。
康德曾言:“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这种能力(接受能力),就叫作感性。”这让我们明白感性的本质。
当感性的人看到一部戳心电影时,会哭到崩溃;坐车时坐在靠窗的位置会思绪万千;甚至在平凡的日子里,看到阳光正好也会热泪盈眶。
久石让说:“关于创作这件事,重点在于感性。”这更突显了感性的重要性。
感性的人面对世间万物遵从内心。虽然他们可能多愁善感、感情用事、主观情绪化,但情感丰富也让他们更有人情味、善良、心思细腻、有艺术天赋和感染力。
事物的存在总有其两面性。感性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关键在于如何发挥其作用。当感性产生负面作用时,我们需要学会管理并掌控它。
我逐渐接受这样的自己。当我明白这个世界并非非黑即白时,也明白了感性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网上有句话说:“我们需要一种清明的理性,同时也需要一种欢欣的感性。”这正是对感性的最好诠释。
过于感性容易带来烦恼。如稻盛和夫所说“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呢?
① 首先承认自己的感性, 不要试图否定或压抑它, 学会看到感性的优点, 不要只听别人重复告诉你的缺点。
② 遇到问题时, 不要让情绪主导一切, 用科学的思维与方法分析事物, 尽量让感性与理性达到平衡。
③ 多关注现实问题和民生新闻, 或者学习一些科普类的知识, 以培养自己的理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