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本质和作用_简述意识的基本特征

2025-01-1109:56:56经营策略1

一、意识与实践的交错互动

1. 意识与实践的相依关系:

① 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根植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辩证唯物强调了实践活动在意识论中的决定性作用,它从主体与客体、意识与物质的辩证统一角度阐释了人的意识本质。

② 主体对客体世界的实践活动是意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意识能力正是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确认和强化。意识以人的外部物质关系,即实践活动为现实基础和媒介。

③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主体与客体的理论关系是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人的实践活动为意识提供了现实的对象、内容和主体,同时也提供了认识的工具。

④ 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如现实客体、主体、工具等,都在向人脑思维活动内化。实践活动直接规定了意识的本质和结构,是意识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⑤ 意识和实践活动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构成了人类活动的基本模式。实践性是意识活动的基本规定和特点,而意识的能动性也是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属性。

⑥ 承认人的意识和实践的内在统一性,是辩证唯物意识论和实践论的根本原则。

二、意识的独特内涵与特点

1. 意识的相对自主性:

① 尽管意识依赖于客观对象和实践活动,但它具有独特的本质规定,是一个独立发展的活动系统。

② 表现为其精神活动的独特性,如主观性、观念性等本质特性。它有独特的活动结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并遵循其特有的发生发展规律。

2. 个体性与社会历史性:

① 个体的主观性和社会历史性及其统一是意识活动的重要特征。

② 个体的意识是社会历史意识的个体化反映,同时也是个体特质的内在体现。这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意识结构。

③ 个人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意识也带有社会历史的烙印,它是在社会实践和交往中产生的,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途径

1. 物质决定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① 探讨意识的本质和作用时,必须首先明确物质决定作用与意识能动性的关系。辩证唯物在这方面与一般唯物及唯心有着根本的区别。

2. 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① 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过程。这使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有着根本的区别。

② 意识活动是主动的、创造性的过程。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形象,还能加工制作感性材料,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并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

③ 意识的能动性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不仅能形成思想观念,更能以观念为指导,通过实践将“观念地存在”变为客观现实。

3. 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

① 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和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 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也就是说,意识必须“物化”为实践活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

③ 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还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都需要依赖物质技术和手段的发展。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