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功的核心,在于达到内心的平静并止息杂念。止念,即消除心中的杂念,专心致志地修炼静功。有时,我们可能会觉得脑海中涌现出各种杂念,特别是在时。通过静功的修炼,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除这些杂念,从而更好地修炼静功。
止念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情况:
日常如何止念
我们所讲的修炼方法,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我们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修炼。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修炼,对于静功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在时表现得一本正经,但坐后却胡思乱想或情绪波动,那么的益处可能会荡然无存。
为了更好地修炼止念功夫,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心、修性、修德、修念。在外部环境里,我们如何保持内心的修养?如何保持开阔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道家的处世哲学和为人之道,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道家修炼止念的三重境界
(1)正人先正己。想要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意,首先应自我尊重和修正。这并非软弱或自轻自贱的表现,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旷达胸怀,以道德心,文明待人。
这样,当外界干扰出现时,我们能够精进修持自己的功夫。如果无法修正他人,也不必生气上火,这正是修正自己的良机。这种事情本身就是对静持者的一种考验。
(2)事来坦然应对,事过则彻底忘记。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关键是在事情来临时不慌不忙地坦然去做,并且尽量做得圆满无缺,这样心中就不会留下遗憾。
在做一件事情时不要考虑其他事情。如果背着其他负担去做事,可能节外生枝,反而增添了麻烦,同时也扰乱了内心的平静。事情完成后,就把这件事彻底忘掉,心中不留任何负担。
(3)得失随缘,不喜不忧。一般人的心理是得之则喜、失之则忧,但修炼的人内心境界高尚,不为外物所动。所谓“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得与失、祸与福都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转化。
对于静功的修炼者而言,应跳出世俗圈子,不为外界所动,以保持身心的清静,增益。
以上道家修炼止念的方法告诉我们,修炼首先要求人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仙道贵实,绝非空谈。
具体止念的方法
(1)有念即止。中保持警惕,杂念生出时立即除去。或者对于需要考虑的问题,考虑出结果后马上停止思考。这样逐渐减少杂念,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
(2)收回忘掉。时有杂念时,用微意归身内然后忘记。想象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念想。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境。
(3)顺其自然。对于难以分辨的杂念,不加任何意念,任其自生自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杂念自动起伏,经过一段时间后,杂念自然平息归为清境。
这三种方法中,“顺其自然”为上善之法,“收回忘掉”为中善之法,“有念即止”则根据实际情况可配合使用。
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道家修炼与流行的不同之处。道家首先要求人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修炼有着严格的道德标准,即人道为丹道之基。这与家的神权和玄学家的口头空谈有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