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一:混淆真假翡翠
市民陈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展销会上,她曾购得标称为“翡翠A货”的饰品,然而经专业机构检测,实为经过处理的紫罗兰翡翠,且附带的也是。专家提醒,B、C货翡翠常以A货的名义进行销售。
翡翠的鉴定需依赖光谱仪和显微放大检测等专业手段。市民在购买时,切勿仅凭外观判断。价格远低于市场行情的所谓“物美价廉”翡翠,很可能是B、C货。广东作为翡翠加工基地,其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消费者应警惕,低价并不代表真品。
鉴别提示:在广东市场,糯米种带绿翡翠吊坠的价格通常不会低于五千元;手镯价格至少三万元以上;芙蓉种带色翡翠的价格至少二十万元以上。若价格远低于此,需谨慎对待。
警示二:铍扩散蓝宝石的陷阱
东南亚是蓝宝石的重要产区。游客在这些购买的蓝宝石首饰往往价格低廉,但经检测后发现,这些宝石经过了铍扩散高温处理,改变了其天然特性,丧失了收藏价值。这些低端货物的成本极低,但经过处理后价格。
专家指出,从统计数据看,从东南亚、南亚地区购回的蓝宝石、红宝石中,超过半数都是经过优化的产品。当地人工合成宝石产业已具规模。
鉴别方法:红宝石常有裂纹,而蓝宝石颜色深邃非天蓝色。通过放大镜观察,可发现其内部色带流动的痕迹。购买时需仔细辨别。
警示三:合成宝石的迷雾
珠宝检测中心发现,游客购买的珠宝中天然品极少,多见合成祖母绿冒充天然祖母绿、合成立方氧化锆仿钻石等情况。消费者在东南亚某地购买的合成祖母绿、玻璃“祖母绿”等,其说明书虽标注了“合成”字样,但字体极小,不易察觉。
专家提醒,不同地区的合成宝石仿冒情况各异,如新加坡多见合成祖母绿仿天然祖母绿,而泰国则多见合成红蓝宝石仿天然红蓝宝石。购买前应问清是天然还是合成,并索要和票据,以便。
鉴别技巧:天然祖母绿通常颜色较暗且含杂质,商场中少有超过3克拉的产品。颜色鲜绿、裂纹少、重量超过1克拉的祖母绿很可能是合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