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经八@ 概念解析: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是指一个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通常以一年为周期进行测算,仅包含最终产品,且是一个以市场价值为基础的概念。
2. 生产总值(GNP): 指的是一个的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其中考虑了本国居民从国内外获取的收入差额。
3.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是指个人实际可用的收入。在收入中减去多项费用后,再加上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再减去个人所得税及非税支付,即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4. 失业率: 表示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是衡量一国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失业人数 + 就业人数)。
5. 名义与实际收入: 名义收入是按当前价格计算的收入,而实际收入则是经过价格指数调整后的收入,用于了解收入变动是由产量变化还是价格变化引起的。
西经八@ 简答解析:
简答1: 使用收入和支出方法进行收入核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GDP的核算是以特定时间为基准的,跨期产品不应计入本期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基于最终商品及劳务的市场价值,中间投入不应重复计算。核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以货币形式表示,因此存在名义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分。实际GDP需通过GDP折算指数(通常是价格总水平)进行调整。
简答2: 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密切相关。
收入核算是对一国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运行结果的总结,可以通过支出法和收入法来衡量。支出法与收入法核算的收入恒等,反映经济运行的结果。收入核算恒等式也体现了经济均衡条件中的供需平衡。在总需求方面,包括消费、投资、需求和国外需求;在总供给方面,则表现为各种商品和劳务的供给。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