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艺流程中,工时定额是衡量一个工序所需时间的重要标准,它对于生产作业计划的安排、成本核算的进行以及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的确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工艺规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经验估算法是通过借鉴以往的经验来确定机加工的工时,这需要我们参考过去类似工件的经验数据,如某道工序一直被定为2小时,且无异议,那么可以沿用此时间。
(2)统计分析法是通过统计某段时间内某道工序的生产产品总数,再将其除以生产的零件总数,以得出此工序的工时定额。
(3)查表分析法或称典型定额法是查找已有的工时定额手册,并结合实际情况计算得出工时定额,如参考机械工业部机床行业的《机加工劳动定额时间标准》。
(4)计算法是通过对工序的每一个因素进行详细分析计算来得出工时定额。
(5)实测法则是根据企业自身生产车间的实际工艺路线,直接在工作地点对工序、操作或工作事项的作业时间进行反复观察、记录和分析。
(6)软件分析计算法则是通过开发系统分析软件,将工时定额的系统功能模块通过计算机程序进行界面化处理,通过分析界面中的因素来给出工时定额。
对于某工件新增的工序,为确定其工时定额,常常采用实测法。实测法的具体流程如下:
一、选择实测对象,通常是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
二、划分作业操作要素,并制定测时记录表;
三、记录观察时间,剔除非正常值,并计算各要素的平均值;
四、计算作业的观察时间,这通常是通过将各项作业要素的平均时间相加来得出的;
五、评估效率,计算正常作业时间;
六、考虑宽放时间比率,最终确定标准作业时间即工时定额,其公式为:定额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效率)。
在研发人员参与实际产品开发生产中,需确保研发人员的薪酬能合理归集到对应项目研发投入,并监控是否存在研发人员从事非研发活动的情况。要确保研发活动及非研发活动之间费用划分的准确性。核查方法包括抽查考勤数据、研发工时汇总表及研发费用金额等。
一、作业基准工时是以产品作业工艺流程为基础,为单位代表产品(基准产品)在各工步上完成所需的有效作业时间。
二、定员是按照完成单位产品效率最高原则,确定工步上所需的人数。
三、复杂系数是以代表产品为基准,加工其他单位产品时因产品大小、轻重和结构不同而设定的调节因子。
四、产品作业工时是考虑了具体产品的复杂系数后的单位产品作业工时定额。
五、物料定额是在相同工位或工步上加工产品时,相对于代表产品的加工点位数量。
六、计件工时定额是综合考虑了产品复杂系数和物料定额后的单位产品加工时间。
七至十点涉及的内容包括准备时间、工时系数、生产工时定额及计件工资工时定额等,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详细考虑和计算的要素。
相关文档与记录:
1. 生产派工转移单
2. 工时定额卡
3. 工位或工步个人月度生产记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