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总是与许多人产生共鸣的话题,令人心生彷徨或感慨。
年初定下的目标,年末回顾时似乎已成云烟。也许初时信心满满,誓言要拼搏到极致,可往往一个月后便遭遇挫败,悄然夭折。
在一个社群中,有人感叹不再设定年度目标,认为随遇而安更好。这种心态,也映照出许多人内心的痛楚,因为自己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那么,为何制定的目标总是难以实现呢?各类书籍、课程都在讲目标设定与执行,但为何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清楚ART原则、目标拆解、最小行动等理念,却为何仍难以坚持执行?
目标的达成涉及众多因素,如个人意愿、目标可行性、难易程度以及外部影响等。若缺乏全面考量,目标和计划往往难以成行。面对现实的无力感,有时会让人选择“躺平”。
结合生涯咨询的经验,今天想就目标话题作一剖析,探讨如何提高其实现概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我们询问为何要考研或提升写作水平时,有时得到的回答是“看到大家都在做”,或“以为将来会有所帮助”。这让我们思考,是否必须跟随他人步伐,或盲目追求潮流?
若不清楚目标背后的真实动机和意义,便为未来的挫败埋下了隐患。在确定目标时,应明确自己的内心需求和真实动机。
在生涯咨询中,我们常强调澄清问题的重要性。否则,可能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解决一个“假问题”,制定一个“不合适”的目标。
我认为,咨询的最大价值不是提供解决方案,而是帮助人们找准问题,并在关键点上设定一个高性价比的目标。用最少的力气推动人生取得最大的进步。
家喻户晓的ART原则在目标设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单纯地对照原则并不足以达成目标。我们需要将这五条原则转化为有力的提问,以更深入地思考和聚焦。
例如,若想学好英语,不只应泛泛对照ART原则,而应通过提问来深化思考。如:“你具体想学哪方面的英语?衡量的‘好’的标准是什么?根据你的能力和英语学习的难度,你认为达成目标的几率有多大?”等等。
将目标比作建造一栋高楼,地面代表我们当前的状态,而中间的资源和计划则是达成目标的必要支撑。若只盯着楼顶的风景,忽视这些资源和计划,就如同空中楼阁,无法实现目标。
盘点资源、制定计划是确保目标达成的关键。大方向上,要进行阶段划分、设置里程碑和检查点。具定时,可采用迪士尼策略、平衡轮、掌控之旅及GREEN模型等方法。
在咨询中,我们为来访者制定周密详细的计划。但面对结果时,需保持开放和灵活的心态。无论是咨询师还是个人,都要能接受任何可能的结果并进行适当调整。
面对目标和计划执行后的结果,可能有超额完成、部分完成或根本未行动三种情况。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代表了我们在过程中的成长和认知的深化。
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所有的目标都只是尝试。在不断的尝试、验证和调整中,我们会逐渐找到自己的位置,调试出一个满意的未来。
保持灵活和开放的心态,用“埃里克森五项原则”调整自我,我们便能拥抱人生的更多可能。
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在不断的探索和调整中逐渐明晰。让我们以更理智和成熟的态度面对目标与挑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