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兄在一家烤肉摊位辛劳工作了数月,原定月薪六千五百元。因老板生意每况愈下,薪水支付变得困难重重。自四月至九月,他在小店独力支撑,然而直到九月末小店关闭,薪水却始终未能全额到手,仅靠些许生活费度日。其间,老板最初尚能接听电话,而后却选择避而不见,拒不接听电话。这令表兄深感忧虑,原本的信任被现实击碎。
面对此情此景,表兄决定寻求帮助。他首先奔赴劳动局,但因缺乏有效证据——如营业执照、合同等,仅有的老板的联系方式和微信聊天记录无法起到关键作用。劳动局的工作人员也只能爱莫能助。
随后,亲朋好友为其出谋划策:
1. 频繁造访劳动局,尽管希望渺茫,但或许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2. 拨打市投诉热线,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与协助。
3. 考虑到老板有孩子在学校就读,他在学校门口耐心等待,一旦遇见老板即刻报警。
在尝试了一周后效果甚微的情况下,一个不太光彩但有效的法子竟带来了转机。一位亲戚灵机一动,假扮劳动局工作人员给老板发送短信施压。先是告知老板有关欠薪投诉的信息,再以强制处理为限给其施加压力。短信发出不久,老板即回电说明欠薪原因。原是包了其他工地,工程款未能及时到位,这才无法为我表兄结清工资。
随后,这位亲戚巧妙地牵线搭桥,二人被拉入微信群聊中核算工资,老板并出具了欠条,承诺最迟二十号结清款项。至此,总算有了确凿的证据。接下来便是等待这纸上的承诺能否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