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俗话说,包装虽小,却能揭示大道理。随着农产品市场的繁荣发展,农产品的包装不再只是简单的保护和装饰,而成为了一种品牌传播和营销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产品包装的现状仍存在不少问题。
包装语言的差距——从普通到品牌的转变
包装语言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就是通过文字、图形、色彩等设计元素,将产品的信息、品牌理念以及卖点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包装语言也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看近年来如褚橙、柳桃、潘苹果等热门的农产品品牌,他们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品质,也在于其出色的包装语言。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这些成功的品牌都巧妙地运用了包装语言,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褚橙的包装,其通过明确的品牌标识、季度的概念、产品的口号以及中间商品牌的logo等设计元素,将产品的品质、品牌理念以及消费场景等都巧妙地融入其中。这样的包装语言,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也加深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和情感联系。
相较之下,一些传统的农产品包装就显得较为朴素甚至“土气”。这类包装往往缺乏明确的品牌标识和卖点,只是简单地展示了产品的名称和特性,没有有效地传达产品的价值和品牌理念。
包装语言的方向——讲好品牌故事,打造产品形象
农产品虽然来源于大自然,但并不意味着其包装也应该是“土里土气”的。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产品的品质、口感、营养价值以及背后的品牌故事。农业经营者应该重视包装的营销功能,通过巧妙的包装语言,将产品的优势和特点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包装不仅是产品的“外衣”,更是品牌的“脸面”。一个好的包装语言设计,不仅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也能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价值。农业经营者和产品策划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琢磨,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将产品的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包装语言的技巧——明确传达产品信息
无论农产品的包装发展到什么程度,其最基本的作用都是向消费者传达产品信息。但当农产品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市场化领域时,更需要通过巧妙的包装语言,将产品的品牌、特色、卖点等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比如,水果的包装不应该只突出品种而忽略了品牌。一个成功的品牌应该在包装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的使用也需要根据市场实际来判断。对于的产品品牌,应以产品品牌为主,兼带区域公用品牌;而对于小微农业经营主体来说,“傍上”区域公用品牌则有助于品牌的快速起步。
讲好农产品包装语言是一门大学问。需要农业经营者积极思考、反复琢磨、深入领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能够快速地识别出产品的特点和品牌的优势。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农业经营主体,都应该重视农产品的包装语言设计。因为这不仅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品牌与市场之间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