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的毛绒玩具图片_今年最火的毛绒娃娃

2025-01-1121:16:18销售经验0

光明日报记者团队:陈晨、苏雁、尚杰

“挑选一对大闸蟹,一公一母,体型要大且饱满!”在苏州的某个市场,这样的对话虽然不是在水产市场,但却是发生在苏州博物馆周边。

这并非真实的螃蟹,而是一对毛绒玩具大闸蟹。它们眼睛大大,肚子鼓鼓,拉开肚子的拉链可以看到“蟹黄”。这两只名为“蟹黄黄”和“蟹青青”的毛绒玩具,售价仅需78元,却成为了苏州博物馆的爆款文创产品,销量异常火爆。

毛绒文创的流行,早已不是苏州博物馆的独有现象。甘肃的“麻辣烫”、陕西的“肉夹馍”、山西的“刀削面”、天津的“煎饼果子”,以及广东的“乳鸽”、福建的“佛跳墙”……这些富有地域特色的毛绒文创产品,正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在社交平台上,“人有自己的jellycat”的话题时常占据热搜,毛绒文创已然成为文旅市场的新晋热门。这些造型可爱、表情丰富、手感软弹的毛绒玩具,是如何俘获年轻人的心?又是如何搅动文旅消费市场的呢?

排队抢购,手速比拼

“我早就来排队了,就是为了买‘蟹黄黄’和‘蟹青青’。我平时就喜欢逛博物馆,看到有趣的文创产品就走不动路。大闸蟹是苏州本地的物产,而苏博的这个文创设计得又非常可爱,能买到真是很幸运!”一位兴奋的顾客如是说。

由苏州博物馆牵头的全国首个“文博毛绒超市”在第十三届苏州文博会上亮相,现场的长队证明了毛绒文创的受欢迎程度。

其实,毛绒文创的火爆并非近期才出现的现象。早在之前,一些博物馆推出的毛绒文创产品就已经在网络上走红,引发了消费者的抢购热潮。

毛绒文创之所以能够火“出圈”,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结合了文化符号和情绪价值。这些毛绒玩具不仅造型可爱,设计有趣,而且手感软弹,为年轻人提供了情绪价值。谁不想把它们带回家?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毛绒文创蕴含的独特文化符号和寓意,将这种情绪价值进一步放大。比如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毛绒剑,不仅延续了传统习俗,而且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呈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互动体验,情感连接

在销售过程中,毛绒文创提供的“过家家”的互动式体验,将消费者的情绪价值拉满。比如甘肃省博物馆的毛绒麻辣烫,消费者可以在现场选择自己想要的“食材”,然后“烹煮”,最后拿到属于自己的“麻辣烫”。这种互动式体验让消费者直呼“太会整活了,太上头了!”

专家认为,互动感、参与感给了消费者更多情绪价值。有情节、有仪式感的购买场景,更能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也更容易形成记忆点,赋予文创产品更多流量传播效能。

重品质、重文化、重创意

毛绒文创要想长久地火下去,还需要在品质、文化和创意上下功夫。记者在翻看消费者对毛绒文创的评价时发现,大部分都是关于产品做工精细、手感受到赞誉的正面评价。但也有一些声音指出产品存在一些小细节上的问题。

提升产品质量、做好品控是健康长远发展的基础。也要持续开发形式丰富、能够满足消费者期望和提供情绪价值、分享价值的文创产品。利用好线下展示、线上互动等宣传渠道也是关键。

毛绒文创以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可爱的造型、软弹的手感等优势俘获了年轻人的心。而要想让毛绒文创持续升温并长久地火下去,还需要在品质、文化和创意上持续下功夫。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