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手机厂商而言,无库存是否值得自豪?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确实是一种积极的信号。这首先证明了其产品受到市场欢迎,没有出现积压的情况。这也反映出其销售策略的精准规划,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能因供不应求而展现其价值,尤其是对于偏向网络销售的品牌来说,库存管理不善将导致风险倍增。
对于像OPPO、vivo、华为这样的传统品牌来说,库存和备货是不可或缺的。每款新机型上市,必须通过全国的渠道进行铺货,并持续生产以保证供货。在初期,若销量喜人,后续产量则会相应增加。当市场动态发生变化时,库存压力便随之而来,产品可能积压在代理商手中难以售出,工厂的货物也面临发货难题。
尽管如此,线下销售渠道促销活动的实施相对较为容易,因此所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即便遭遇亏损,传统品牌的利润依然较高,拥有较强的风险承担能力。这些品牌倾向于先期生产大量手机,随后再行销售,从而减少缺货的可能性,除非代理商故意营造紧张气氛,抬高购买价格。例如,华为的部分机型就曾是这种策略的典型案例。
相比之下,小米等线上品牌的销售策略则更加灵活。他们每次开售仅准备有限数量的产品,采用预定模式,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这也解释了为何过去小米常出现抢购情况。如今虽然开放性增强,但其销售模式仍以“卖多少生产多少”为主。简言之,小米通过精确控制库存来降低风险。
尽管线下渠道具有其优势,但在手机技术更新换代的节点上仍会面临挑战。例如,从4G到5G的过渡期间,一旦5G手机广泛普及,4G手机将面临销售难题。尽管有传言称华为库存量较大,但鉴于其品牌规模和市场地位,4G手机销售应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线下渠道中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仍然存在。
线下渠道依赖于代理商进行销售,因此产品价格相对较高。这是由于利润的逐层分割。相比之下,小米的线上模式不需要囤货,风险较小,价格更为亲民。在初期,其现货量可能有限。这两种销售模式各有优劣,但更多消费者似乎倾向于选择线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