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者权益代表着企业资产在扣除负债后的剩余价值,象征着企业的财富和实力。
净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自有资本运用效率的综合性指标,体现了企业资本营运的综合效益。
- 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再乘以100%。
- 净利润指的是税后利润,即未进行任何分配的收益。
- 平均净资产则是年初所有者权益与年末所有者权益的平均值。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亦被称为股东权益,即所谓的净资产。净资产等于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代表着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和经济利益。
【案例1】以小李为例,当他在银行卡中有5000元并欠支付宝花呗3000元时,理论上的净资产并非完全是自己的,需在还完花呗后,剩下的2000元才是小正的“净资产”。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净资产)下的重要会计科目: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亦称股本,指的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无需偿还,可长期周转使用。它是确定股东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对于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的区分,可作如下理解:注册资本是公司在工商登记时全体股东的计划出资额,是企业的法定资本金,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以实收资本的形式表示。若实收资本等于注册资本,则表示资本已足额到位;若未足额到位,则以实际的到位值表示。
对于多数有限责任公司,这一科目称为实收资本;而对于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科目称为股本,且股本总额通常等于注册资本(即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金)。
资本公积是指投入企业的资金,虽归属于投资者所有,但超出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这包括因捐赠、股本溢价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形成的公积金,作为企业的储备资本。
【案例2】A企业由甲乙两人创立,各自投入500万,股份均等。一年后企业盈利500万,第三人丙加入投资600万,其中100万为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是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留存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它可以用于弥补亏损、转增资本、扩大生产经营或分配股利。
盈余公积分为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需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当其累计额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暂停提取。而任意盈余公积的提取则由公司自行决定。
【案例3】A股份有限公司年初未弥补亏损为100万,本年实现净利润200万。按照相关法规及股东决议,决定按10%的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并按2%的比例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对于未分配利润,它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分配或待分配的利润。
公司当年的净利润通常会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分配,首先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然后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最后剩下的部分即为当年的未分配利润。这一过程中可能还会涉及到股利分配的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较小且资产负债率较高,那么企业的偿债风险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