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思想_哈罗德多马模型显示

2025-01-1106:52:19经营策略0

(一)麦克杜格尔模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麦克杜格尔提出一个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经济效应的通用框架,即麦克杜格尔模型。该模型的核心观点在于倡导资本账户的开放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以引导资本流向边际生产力较高的市场,从而增进社会总体福利水平。

(二)双缺口模型

基于哈罗德-多马模型,有学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双缺口”模型。该理论将经济资源划分为技术与能力、国内储蓄以及进口商品和服务三类。双缺口模型理论认为,一国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上述资源的约束,具体可分为技术约束、储蓄约束以及外汇约束。

其中,技术约束主要指企业因缺乏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而限制生产性投资;储蓄约束则涉及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中的投资规模问题。技术约束和储蓄约束可归纳为投资约束。而外资约束主要是指进口增速超过出口增速所引起的经济结构性不平衡,导致贸易逆差扩大和外汇资产减少,进而抑制经济增长。

投资约束与外资约束共同构成了双缺口模型的理论基础。进一步地,该模型阐述了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当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失衡时,例如投资超过储蓄,储蓄缺口大于外汇缺口的情况下,需要通过资本账户自由化来实现平衡,以达成经济目标增长率。

双缺口理论强调了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制的制约作用。在储蓄缺口超过外汇缺口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放开资本账户来吸引资本净流入,以实现经济的均衡增长。

(三)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发展

二战后期,发展中采取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旨在通过限制特定进口商品数量和实行外汇等措施来扶持国内工业发展。这一战略导致了一系列“金融抑制”现象。

发达也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教训后,开始强调对市场的监管。在这一背景下,麦金农和肖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针对长期以来的“金融抑制”现象进行了深刻剖析。

麦金农认为,利率是引导储蓄形成投资的通道,高利率可以吸引储蓄者。他们指出发展中金融市场被人为分割,利率被压低,导致实际利率非常低,进而阻碍了投资。往往采取“配给”,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产出水平下降。

针对这一现象,麦金农和肖主张解除利率、汇率、资本,实现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开放等金融自由化措施,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他们的理论被称为“金融深化”。

在金融深化理论的指导下,拉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开始实行包括放松利率汇率、资本流动自由化在内的金融自由化。随后,多位经济学家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拓展,如卡普-马西森模型关注银行信用体系在货币金融影响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渠道作用,加尔比斯两部门模型突破了一部门假设,提出了部门间资源转移的理论等。

内生增长理论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强调经济增长源于内生动力。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诸多经济学家开始关注金融中介的关键作用。他们认为,金融自由化主要通过影响储蓄率和资本配置两个通道来促进经济增长。

麦金农针对传统金融自由化理论的问题,提出了金融自由化排序理论。他认为在安排金融自由化时,应保证达到一定的初始条件,如财政平衡等。在金融自由化的顺序上,他建议先开放实体部门和国内金融市场等。

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发展强调了解除金融抑制、实现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性。但在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也需注意把握节奏和顺序以避免潜在的金融风险。

  • 版权说明:
  •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50527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