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之道,初心不渝;尽心,筑梦讲堂
在漫长的教学旅程中,我执教多个学科,跨越小学至初中的教育阶段。曾教授过初中各门课程,从思想品德到小学语文、数学的跨度,再到道德与法治以及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我均有所涉猎。
我如同一块多功能的砖石,教育领域内哪里需要哪里就能找到我的身影。开学初,因为高强度的教学互动,我的声音逐渐显露出一丝沙哑的痕迹。
在课堂互动的初期,我习惯性地提出了许多简单的询问,如“对不对?”“好不好?”或“会不会?”等。这些简单的问题虽然容易得到学生的正确回答,但往往无法深入引导他们进行深度思考。
后来,我在语文新课的教学过程中逐渐领悟了“追问”的艺术。随着对课文的逐渐熟悉,我开始运用追问技巧,将学生引入积极的思考状态中。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这过程中逐渐得到锻炼和提升。
例如,讲述《小蝌蚪找妈妈》时,我不仅仅问小蝌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还细致追问其发育的每个细节,比如“小蝌蚪最早长出的是哪种腿?”或“随着成长小蝌蚪的尾巴发生了哪些变化?”等等。
起初,面对这些较为深入的问题,学生们可能无法全面回答。但通过反复的阅读和思考分析,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逐渐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并回答这些问题。
比如,我会问:“小蝌蚪的腿是如何生长的?是先长出前腿再长出后腿吗?”然后鼓励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并勇敢地分享出来。
这样的追问技巧在学生尚未完全理解所学内容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还了他们如何学习。我在一本教育杂志中学习了这一技巧,并发现其效果远胜于以往简单的提问方式。
与其说我在献身教育事业,不如说我在献上我的“心”。只有充满爱心,我才能赢得学生的真心;只有将心比心,我才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只有事事用心,我才能在工作上获得满足和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