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近与邻近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熟悉程度和邻近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常,人们更倾向于与自己熟悉的事物和人所建立的关系。当人们处在相近的物理空间中时,由于频繁的接触,可以增强相互间的熟悉感和亲近度。这些接触又使得心理空间逐渐靠近,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好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与喜爱程度并非线性相关,而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适度的交往频率能够促进彼此的喜欢程度,而过高或过低的交往频率则可能适得其反。
(二)共鸣与互补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被那些与自己有共同点的人所吸引。这些共同点包括信念、价值观、人格特征、兴趣爱好、社会背景、地位以及年龄和经验等方面的相似性。实际上的相似性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双方所感知到的相似性。当双方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互补性时,也会增加彼此的吸引力。这种互补性可以是需求的互补、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甚至是人格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当这些互补因素得到充分发挥时,所产生的吸引力是相当强大的。
(三)外在魅力
在人际交往的初期,个人的外在因素如容貌、体态、服饰、举止和风度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外在因素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人们往往会根据外在魅力来评判一个人,尤其是当这种魅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产生光环效应,使人们认为拥有外在魅力的人也具备其他优秀的品质。
(四)才能与吸引力
才能是增加个体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这种才能给他人带来社会比较的压力,或者使人们感受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那么这种才能对吸引力的贡献就会大打折扣。有趣的是,研究表明,即使是拥有高才能的人一些“小错误”,也会增加他们的魅力,因为这使他们显得更加真实和亲切。
(五)人格品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