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馨
编者注:南华,地处滇中腹地,享有“野生菌王国”、“野生菌之乡”等美誉。近年来,随着野生菌特色产业的发展,南华已逐渐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野生菌的重要产区和交易集散地。在这个背景下,云南·南际野生菌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的开业运营,为当地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采访了多位普通人物,通过他们的视角,感受南华野生菌产业的蓬展。
“在2024年的这个夏日,新的交易市场正盛大开业,热闹非凡。地点就在南华野生菌新的交易市场。”这是开业时的盛况。
(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挑选松茸,画面由受访者提供)
周建梅从事野生菌生意已有三十余载,在南华县老野生菌交易市场经营着三个门店,并自建有冷库和干菌仓库,构建了一条完整的野生菌销售链。
如同往常,周建梅在朋友圈发布动态后,便前往冷库接收当日新鲜采摘的菌子。“一车新鲜的松茸刚刚从南华县云台山村运来,个大质优。”她兴奋地分享着。
随着旧门店搬入新市场,周建梅已经开始为新店的开业做准备。晚上十点,一筐筐带着泥土的松茸被送入冷库。经过仔细挑选和分级后,这些松茸将被分类销售。
周建梅介绍道:“新店面积扩大了十平米,门店数量也增加了一个。一楼的店铺主要销售新鲜野生菌,而二楼的干货店则销售干菌和礼盒产品。”
交易市场内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网记者 李发兴 摄)
8日早晨8点30分,周建梅的手机响起,她的新店接到了第一笔订单。“是北京的客户,需要一公斤9至12厘米的精品松茸。”周建梅一边核对订单信息,一边熟练地挑选松茸。她解释道,南华的货品质上乘、价格也相对较高,这品级的松茸一公斤售价为680元。
为了保证品质,周建梅将松茸平铺在保温箱中,每层松茸之间垫上泡沫棉,并放置冰袋以保持低温环境。“我们与快递公司合作,这箱松茸最迟明天中午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中。”她自豪地说。
云南·南华野生菌交易中心的松茸销售情况良好。(网记者 李发兴 摄)
一上午时间里,周建梅的手机不断响起,她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上海、江苏等地的松茸订单。最多的一位顾客一次性订购了五箱松茸。昆明等地的五家餐馆也下了订货单,预订了大量牛肝菌、青头菌、鸡油菌等。
周建梅喜悦地表示:“从去年4月至今,我家的野生菌销售额达到了500多万元,干货流水约300万元,鲜菌流水也有200多万元。新市场的开业让环境更好了,人气也更旺了,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顾客正在挑选野生菌,画面由网记者 李发兴 提供)
在南华,野生菌产业不仅是一大特色产业,更是带动众多山区群众致富的新途径。全县共有野生菌合作社、加工企业、餐饮市场主体等众多经营实体,每年有大量群众参与食用菌的管理、采摘、收购、加工和销售等活动。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达到了1.218万吨,交易额为15.513,同比增长了9.67%和17.57%。而野生菌产业的综合产值更是达到了61.7。这朵来自深山的菌子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