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能源驱动的现代电力架构已经成为全球共同追求,储能技术热潮澎湃,尤其在我国的储能市场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其中,用户侧储能技术的兴起尤为引人注目。
让我们一同探讨一下用户侧储能柜的内部结构之谜。
电化学储能系统完整地由几大核心部分组成:电池组、高效电池管理系统(BMS)、先进的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一系列其他电气装置。这些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确保了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储能系统中,电池组负责传递状态信息给电池管理系统BMS,BMS则将信息共享至能源管理EMS和储能变流器PCS,以实现单体电池或电池组的充放电等操作。
目前,以时代大业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开始投入风冷储能柜产品的研发和应用。
其风冷储能单柜能存储高达215度电的电量,并采用紧凑的上下结构设计。具体来说,柜体上方安装有空调系统、EMS和UPS,中间部分为电池组,下方则配置了高压箱和PCS。整个单柜占地面积仅约1.5平方米。
液冷储能柜产品也备受关注。液冷储能单柜同样拥有215kWh的容量。从顶部到底部依次为液冷机、PCS、EMS、高压箱以及电池组。其占地面积略大,约为1.62平方米左右。
风冷技术以其空气为介质,通过高效的对流换热来降低电池温度,它在工业制冷、通信基站、数据中心等温控场景中广泛应用,因其技术成熟与可靠性的优势。风冷系统构造简单,易于维护,初始投资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在储能技术初期阶段,风冷成为主导的温控解决方案。风冷的主要优点在于其结构简单、质量轻便,能有效通风以应对有害气体产生的情况,并且成本低廉,无漏液风险。
相较之下,液冷系统则采用了乙二醇水溶液作为防冻液,其比热容是空气的3.8至4倍。这使得液冷系统在载热量、流阻和换热效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液冷的主要优点在于其与电池接触壁之间的热交换系数较高,因此冷却/加热速度更快,能有效降低最高温度并提升电池组温度场的一致性。液冷系统的热管理体积较小,占地面积也相应减少,系统更加灵活且综合成本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