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伯特·维纳:天才的诞生与成长
有一个数字,其一位数乘以个位数得到的积是四位数,而该数字的平方与立方分别呈现为六位和七位以上的数。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数字中巧妙地运用了从0到9的每一个数字,且无一重复或遗漏。那么,这个神秘的数字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18。18的三次方等于5832,是一个五位数;而18的四次方则达到104976,确是一个六位数。对于喜爱数独游戏的玩家来说,这两个数字应该颇为敏感。
除了是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数学谜题外,这个数字还代表了一个人生中的特殊时刻。那个时刻,有人荣获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他就是数学家、信息论的先驱和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
维纳无疑是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他三岁便能阅读写作,十四岁便大学毕业,之后他的成就便如同繁星般熠熠生辉。
维纳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老列奥·维纳生于俄国,年仅十八岁便赴美生活。他是一位语言大师,能说四十多种语言,并在哈佛大学担任斯拉夫语教授。他的最大成就却是在他的儿子身上体现出来。
尽管老维纳对小维纳的教育方式严格,甚至有时显得有些“填鸭式”,但他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机会和刺激,孩子的能力便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在教育中,关键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如何正确应用。
小维纳的兴趣广泛且多变。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他依然找到了自己的“命点”。他涉猎了哲学、数学、物理、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并跟随罗素学习哲学和逻辑学,后来转向函数分析。他创立了维纳测度、位势理论以及维纳-霍普夫方法等理论。
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曾说:“没有维纳,就没有信息论。”而维纳最重要的贡献是在1948年发表的《控制论》,这部作品标志着一个新学科的诞生,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游刃有余、所向披靡。他的故事激发了许多父母望子成龙的野心。神童总是令人向往的。
“神童”这一称号本身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在我国古代文献《伤仲永》中就有提及神童现象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像科技大学的少年班一样,虽然有天才出现,但也有许多人的现状并不如人意。
事实上,天才在某方面超常的也可能在其他方面存在滞后或迟钝。例如,维纳的情商就让人有些担忧。他时常有出格的言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第一次见到英国数学家李特伍德时所说的话。
对于成功的定义并不是单一的。日本演员山口百惠在事业如日中天时选择退出演艺圈、成为主妇的决策,被广大影迷所接受并祝福。她的选择与人生追求无关成败。
最后要说的是,即使某些天才后来未能持续显赫或者过得并不如普通人那么出色,那也无可厚非。世界上普通人多的是,但他们曾经也“曾经辉煌过”。至于那些关于天才可能存在的精神健康问题,那是他们个人需要去面对和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