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物,都应保持适度的状态。
在人际交往中,过度表现自己容易引发他人的反感。同样地,过度的关心也可能会让人感到虚伪,并引发不必要的猜测。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任何事情都需掌握好分寸。
你是否在社交场合中遇到过显得“过分谦逊”的人?
例如,有的人明明经济宽裕,却总是声称自己很穷,或是明明成绩卓越,却在班级中不断强调自己未达到理想的成绩水平。当两个人的生活环境、思考方式相差过大时,误解和矛盾就容易产生。这就像是仙鹤在鸡群中显得格外显眼,成为“鹤立鸡群”的情景。
一、谦虚是他们的“自我保护”。
在社交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防御机制。例如,在陌生环境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人们会格外注意言行举止,避免出错。对于那些过度谦虚的人而言,谦虚正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他们身处富裕之中,周围人的目光可能充满着期待或是嫉妒。他们选择不断强调自己的困境,以此为自己筑起一道心理防线。
二、过度谦虚,实为寻求外界的赞许。
有时,谦虚和过度谦虚之间的界限很微妙。正常的谦虚表现为在接受赞美时表示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而过度谦虚则可能表现为过分自贬,如在一个瘦弱的人面前却说自己怎么吃都不胖,这样的说法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对方的困扰。从另一角度看,这其实是他们以退为进的方式,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赞美。
三、过度谦虚,有时也是一种“炫耀”。
有些人的内心深处是骄傲的,对自己的成就和能力感到满意。他们在面对赞美时,常常表现出一种趾高气扬的态度,但同时又用谦虚的言辞来掩饰。这种用最拽的姿态说谦虚的话,实际上是一种炫耀的表现。
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成为“捧哏”的角色。无论对方说什么做什么,都表示赞同和支持。这并非鼓励对方的行为,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的应对策略。
二、以相同的态度回应。如果对方过于谦虚,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应他,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言行并不被认可。
三、及时止损。如果在社交中感到不适或负面情绪累积,应及时与这些人保持距离,以保护自己的情绪和心态。